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由此诞生木结构营造技艺,代代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在钢筋水泥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可从苏州园林、钟鼓楼、古寺庙中感受到古建筑灵动大气之美。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仿古建筑迎来快速的发展。无论是一些大型公园或是旅游景点,都能看到不同风格的仿古建筑,与古建筑相比,仿古建筑最大的不足在于有其形无其魂。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仿古建筑,一般都只要求样子像就行了。这类建筑需求不讲究技艺有多精湛,做工有多细致,所以导致整体建筑耐久性差,与历经几百年或几千年而不倒的古建筑相比,真是不值一提。为什么存世的古建大部分都留在寺庙上了,那是因为寺庙建设首先考虑的就是质量的长久性,对各个环节要求很高,每个步骤和细节都极为讲究。
营造技艺专业分工有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等。其中,大木作在营造中占主导地位。从大木作里的木构件学起,先学处理木材的放线、推、刨,然后开始制作榫卯。”学习榫卯的难度很大,它是古建中代表性的结构。要求对尺寸、结构都要清晰,根据凹凸转角让不同木构件紧密相扣,不用一根钉子。
营造技艺中代表性的大木作中,最关键的是木构件制作。做柱、梁、檩、枋、斗拱等大小构件,每个构件都有若干步骤。做好之后就是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其中,这些构件里数斗拱最为复杂。斗拱在古时禁止民宅使用,只能用在官式建筑上。它是古建中的支承构件,位于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有承重功能还能使屋檐形成优美的外伸效果,也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一个斗拱一般由十几二十个有方有圆的木构件穿插几层组合而成,要求严丝合缝。外面两层,里面两层,榫卯结构和上下开口一定要合理才能稳固。
虽然,今天仿古建筑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如果市场上“样子古建”–即只要求形似而非神形兼备,那对于古建营造技艺传承非常不利。真正的匠人都想建存于世上百年的建筑,而不是一二十年就不行的。因为只有这样,后来的匠人才会继续精益求精,把古建营造这门古老的技艺尽心尽力地传承与发扬下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lqfgqz.com/?p=6267
>> 转载请注明: www.lqfgqz.com 2022年02月04日 于 2号站-代理总代-二号站注册仿古青砖建材厂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