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仿古琉璃瓦防水性能优越,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砖木混合结构等各种结构屋面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接下来小青瓦厂家将为您介绍一下该琉璃瓦独特的防水结构,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一下吧!
1.仿古琉璃瓦经过模压成型,瓦谷底部为镂空结构,可使雨水流出的更加顺畅,避免了雨水的逆流现象;
2.该琉璃瓦的头部较高,具有一定的挡水作用;
3.该瓦具有独特的双重防水结构,即使用在坡度10度以下的屋面上,也不会出现雨水逆流的现象。
仿古琉璃瓦因采用上述独特的防水结构,防水性能突出,且防火性能良好,具有出色的韧性与强度,可适用于坡度在15-90°,温度在-40℃-70℃的环境中。
流光溢彩的仿古琉璃瓦因其色彩丰富,古典高雅,深得广大建筑师的青睐。那么,该瓦又具有哪些结构特点呢?
1.外观设计独特:仿古琉璃瓦保存了传统陶瓦的造型,体现了优雅的古典美和传统美;
2.颜色多样化:各种颜色的基材均可加工,亚光、亮光颜色多样化;
3.材质轻,强度高:单位质量仅为陶瓦的1/10,却达到了陶瓦无法达到的强度;
4.使用寿命长:产品表面经过多次防腐防锈涂层处理,有力的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
5.防水性卓越:坡面无缝隙连接,固定组件密封完整,具备了目前其它建筑屋顶材所没有的防水性;
此外,仿古琉璃瓦集轻质、高强、装饰为一体,以柔和的曲线、明显的阶梯极富立体感地再现了古瓦效果,被广泛用于别墅屋顶、城市平改坡、旅游风景区建筑等。
青瓦经常用在新建坡屋面和老建筑平改坡屋面中,为了保证施工的美观度,我们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常见的施工准备工作如下,小编来为您介绍一下吧!
1.技术准备:完善青瓦的细部节点设计,对设计施工图纸进行高程度的熟悉,提出屋面配瓦方案,收集整理施工放样及数据,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图纸熟悉及施工放样等工作。对于正脊、细部阴沟、檐口、翼角等进行细部节点设计。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进行解决,进行足尺放样后,记录相关数据及时测量。
2.材料准备:瓦的准备工作要做细做好,由专人进行采选,采取宝顶、手敲、滴水瓦进行清点。
3.施工机具准备:仿古青瓦的主要施工设备有桅杆式吊车、单相、水准仪等,所需的工具有棉纱、线绳、灰桶、电缆线、脚踏板、铝合金靠尺、囊势样板尺、墨斗、钢卷尺等,对这些施工器具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使用并配备相关备用器具,以防不测。
4.作业条件准备:
(1)目测屋面侧面弧形顺畅,梁标高度要准确;
(2)现浇板施工时,为防止浇筑砼上浮,在施工中应注意梁面负弯矩筋必须牢靠固定,以免影响屋面坡势顺畅;
(3)屋脊高度要有充分保证,不足部分用砼加高(高度应考虑筒瓦、底瓦、屋面坡势顺畅及当沟瓦的高度);
(4)挡泥板浇筑时,必须顺直,高度必须充分保证。
我们在铺设青瓦前还需要做好上述几点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仿古青瓦的铺设作业顺利完成,避免铺设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哪些因素影响仿古青砖颜色
仿古青砖的烧成过程有四种气氛:弱氧化、强氧化、弱还原、强还原。前两种氧化烧结决定了产品的强度,后期还原气氛决定了青瓦的颜色。砖瓦的还原变色不是用燃烧器燃烧还原火焰产生的,而是把窑内气氛烧成还原气氛产生的。因此,窑内的还原气氛是通过调节燃料燃烧时的空气量来获得的,以使燃料不完全燃烧。
还原气氛的强弱对仿古青砖的颜色有一定的影响。从陶瓷的技术资料中可以看到关于还原焰和还原强度的描述:在还原焰中,空气过剩系数小于1,可燃成分(如CO等)在燃烧产物中没有完全燃烧。当CO小于2%时,称为弱还原焰,当CO为3~5%时,为强还原焰。还原气氛的控制是复杂的,因为它涉及过量空气和一氧化碳浓度,而且还原气氛还与窑内压力和窑的密封有关。在传统烧制青砖的工艺中,烧制时减少气氛的过程称为“着色”、“染色”、“转釉”。简单来说,小青砖是什么颜色?在这个环节就决定了,后续的推出过程只是“定色”和“锁色”。发射过程不能改变还原后砖块的颜色,只能维持颜色。在强还原气氛下,砖瓦颜色较深,但由于窑内不同部位温度不同,温度较高的部位颜色会较深,而温度较低的部位颜色会较浅,即使同一块砖温度不同,也会有很大的色差。弱还原气氛的着色没有强还原强烈,但整体产品颜色更均匀。
从还原气氛点火到还原气氛完成然后发射的时间段称为还原时间。还原时间与窑型、烧成工艺、窑容、坯体堆垛方式、产品尺寸和厚度密切相关。还原时间越长,还原越充分,其产品颜色会变深,反之亦然。但是这个环节的控制有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水温的控制。当一味追求还原时间而忽略温度时,窑内一氧化碳浓度会因温度低而迅速耗尽降低,原有的还原气氛被打乱。这时,已经变色的青砖在高温下会迅速“掉色”,变成暗红色。这时候在水中“固色”的结果就不用描述了。
在辊道窑烧制仿古青砖时,由于制品较薄,入水(或注蒸汽)时温度很高,还原时间可以很短。但是,当梭式窑用于烧制厚壁砖时,还原时间加长。这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保证厚砖内部还原充分,但无论如何操作,发射时的温度不得低于800(参考数据)或更高。影响青砖瓦颜色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概括为:原料、坯体致密性、干燥方法、燃料、烧成温度、还原气氛、还原时间和温度,然后是窑体的密封、推出和开窑温度。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小青砖的颜色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借用陶瓷行业的一句话,“一种颜色进窑,一千种颜色出窑”。可见,要烧好小青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Tags:仿古青砖
古建筑文化的传承经历了数千年,始终充满古香古色的琉璃瓦也成了现代建筑行业的热门产品。琉璃瓦除了可以用在仿古建筑的屋顶装修外,在家庭装饰中的应用也可以呈现出一种复古、古朴典雅的风格。
如今,大家不难发现琉璃瓦已渐渐进入家庭中了,多用在咖啡厅、酒吧、等环境的装修,古朴的风格结合幽雅的环境,镀金琉璃瓦厂家认为,独特的装饰效果特别受年轻人喜爱。
镀金琉璃瓦厂认为,其实琉璃瓦的使用并不只局限于这些地方,只要整体选择的是古典自然风格,普通场所使用也可展示出独特的个性。
金瓦厂生产的琉璃被打磨成不规则的边角,往往造成了岁月侵蚀的模样,人们心底的历史感、沧桑感、怀旧感、自然感、回归感、个性化等,不经意间的在一块块面砖上流露出来,复古而不失时尚。
琉璃瓦主要特点有丰富多样的颜色选择:琉璃瓦的釉面颜色,经过精心配制,可做出各种颜色。并且色泽鲜明,分有光,亚光,无光三种。为了使屋顶结构完整美观,琉璃瓦有多种不同的风格可选,使建筑更具有艺术气息。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雄伟壮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朝诗人崔颢。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著称于世。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西岸,相传三国时此地就有阅兵楼,唐代以来诗文更盛,如李白:“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等。宋代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曾撰《岳阳楼记》,楼名更传扬天下。宋岳阳楼仅从现存南宋岳阳楼图可略见一斑。现存岳阳楼重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在岳阳西城墙上,坐东向西,面临洞庭湖,遥见君山。楼平面矩形,正面三间,周围廊,三层三檐,通高近20米。屋顶为四坡盔顶,屋面上凸下凹,为中国现存最大盔顶建筑,覆黄琉璃瓦,翼角高翘。楼前两侧左右与楼品字并列,有三醉亭和仙梅亭作为陪衬。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结构,由于古代中国建筑中房檐挑出很长,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挑出的屋檐进行承托。这种方木块叫做“斗”,托着斗的木条叫做“拱”,二者合称斗拱。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的民族风格。 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汉族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山东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世的经典。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 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在铺设房顶的时候是需要注意很多问题的,尤其是在房顶上铺设青瓦的时候,青瓦厂发现在铺设的时候,是需要注意铺设的顺序的,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在青瓦铺设的时候是很有讲究的,如果铺设的不到位,就会造成整体效果的影响。在青瓦铺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由上到下依次为,护板灰、灰泥背、青灰背这三层顺序来。
护板灰就是在望板上抹护板灰一层,厚度要控制在20毫米左右,一定要的随抹随压,要确保望板间的接缝处灰浆一定要饱满。
灰泥背是在护板灰凝固后,才可以在护板灰上施灰泥背,灰泥背材料体积的配比是白灰和黄土,同时灰泥中每100千克要掺麦秸7千克。但在施工中要注意,灰背随木架举架,会背的厚度是根据建筑规模不同厚度也不同。灰背的囊度是决定整个屋顶曲线的,具体方法害是将脊部与房檐的檐头处的灰泥要薄一点,两头的相交处要厚一点。在抹灰泥背时应将正脊两端按设计要求垫厚,以保证调脊的时候能准确顺利的做出正脊的弧线。
在我国传统中,房屋的等级往往代表着阶级权利的等级。我国传统当中,古建筑房屋等级共分为九个等级,分别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半坡顶。其中以重檐庑殿顶和重檐歇山顶级别为最高。下面就由青瓦厂来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庑殿顶见于宫殿主建筑,它的主体结构为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略微有弧度,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故宫中的太和殿所采用的就是重檐庑殿顶。
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相结合的产物,与庑殿顶相同的,歇山顶也是由一条正脊,四条斜脊构成。不同在于在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歇山顶会折转呈垂直状。一般佛寺院中的大雄宝殿都是采用的歇山顶。
悬山顶又称为挑山顶,所呈状态为两个坡面,两侧伸出山墙之外,一条主脊四条垂脊,像是挑着两面山坡一样。硬山顶,屋面与两侧山墙齐平。一般多见于普通民居。
攒尖顶屋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由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多见于亭塔、楼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