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2021
12-21

        当前,不论绘画艺术还是设计艺术处在西方艺术包围之中。许多人还是推崇西方艺术和流派.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设计师更应该根植传统面向当代,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作用。在此仅以斗拱这一典型传统构件为例,分析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从中解析其传统艺术的美学价值和用途。
       斗拱,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最具特色和创造的部件。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叠构成。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它常处于柱头、额枋檐间、梁枋结合处。
       他不仅是一种结构,其本身也是一种“方法”,在被定型为“格式”之前,一直都是因不同的需要自由组成,由于它有强大的功能和强烈的装饰性,斗拱在中国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在汉代,遗存在四川平杨的石阙墙体上的斗拱可以推定为公元二世纪初的作品,在宋代颁布的《营造法式》中对斗拱的形制有了详细的记载,说明斗拱发展到宋代已经很丰富了。到元明清,斗拱的形制更加多样与成熟,花样百出,层出不穷,所以从战国到明清一直沿用,并成为木架构建筑重要构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那么古人对斗拱的应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

一、功能与形式,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斗拱是个功能构件,它主要的功能是承重,同时它有序的结构,优美的形式又能起到装饰作用,所以它的功能和形式在此完美的合为一体。唐代杜牧在其《阿房宫赋》“如革斯翼,如翬斯飞”,“勾心斗角,各抱地势”将斗拱塑造的中国建筑的功能之美和形式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功能的多重性
        1、支承荷载。
        2、整合梁枋檩柱,加固接点。将梁枋檩捆结于柱头,将力传递到柱上。中国木结构建筑为什么能“墙倒屋不倒”就因为其接点牢固,松散的框架也是容易倒的。接点是结构中最薄弱环节,斗拱常处在接点上,所以又起到加固的作用。
        3、增加出檐深度。中国的“飞檐”出檐较远皆为斗拱之功,唐代的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的屋檐下都有重叠几层的斗拱,它们承托的屋檐伸出檐柱中心竟达四米之远。
        4、减轻梁枋檩的承重,使屋顶变的轻巧。斗拱内伸外挑,左接右应,承接了梁枋的力量,相当与减少了它们的跨度,也相应减轻了它们的承重,因此梁枋可以减细,屋顶也会变得轻巧。
        5、克服人字屋顶向外的推力。
        6、还有装饰美化房屋的作用。
三、构造简单,形式灵活
       斗拱的构件很简单,即由斗和拱构成。结构也不复杂,斗上置拱,拱上置- 32 – 斗,层层上叠,变化无穷。因为斗又可大可小,可高可低,拱又可长可短,可直可横,故其整体变化就更丰富了。那么就出现了可简可繁,可疏可密,可整可分,可放可收,可穿插可排列的斗拱形式。因次也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如直角斗拱、钝角斗拱,转角拱、柱头拱、檐间拱、补间拱、内部拱、外部拱、下檐拱、斜拱、插拱等据用途不同而定。清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足足用了13卷篇幅列举了30多种斗拱形式,在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变化。其简单便于制作,其技术容易掌握,其形式更适于变化。其看上去眼花潦乱,高深莫测,实际上很简单,寓繁于简,深谙设计的法则:可操作性,灵活性,可创造性等原则,可谓中国传统的一大创造。
四、装饰的结构化,立体化
       斗拱的装饰蕴含在其本身的结构之中的,其将粗细、方圆、长短不同的木头穿插组合、层叠形成了一种美的装饰,而且这种装饰还在空间中展开,形成立体装饰,而非平面。其美在于玲珑剔透的结构,上下内外呼应的关系,丰富多变的线条构成视觉的多层次性感受,“移步换景”每个角度看上去都不相同。
五、装饰的多层次性
       斗拱的装饰形成多种层次,从最表层的涂饰,其后可绘饰,可纹饰,可刻饰,可浮雕,到立体化结构性装饰在各个层面上装饰,形成了装饰的多层次性。给人以最大限度的美学体验.
六、对比与呼应的应用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装饰部件。它的装饰效果与周围的构件相对比和呼应得以更充分的体现。斗拱的繁复上与长挑的飞檐,下与粗壮光洁的立柱,内与平滑的墙面形成对比。显得简单的更简单,复杂的更复杂。斗拱的木块的长短配合,立体穿插,与门上的棂格和花窗形成对比和呼应,而有与屋顶上的椽瓦的整齐排列形成对比与呼应,以及其内在的逻辑呈现的节奏和次序,更使起装饰效果丰富又突出。
七、直线曲线关系的演绎
       从正面看,斗拱由短小的折线构成一个上挑的弧线。从侧面看,斗拱由相互穿插的曲线构成一条伸出的直线,结合屋顶看,有屋顶的长弧线和大直线汇合于斗拱的小折线、短曲线,形成丰富多变的线条组合,使厚重的屋顶变得轻巧灵动。而斗拱和周围的直线、大的简练的弧线,把线条的曲直整分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八、斗拱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由于斗拱的重要作用,为了施工的方便,其构件逐渐标准化,其“斗口”即斗的宽度,成为传统建筑的度量单位,以它为标准来决定房屋其它构件的基本尺度。由于斗拱强烈的装饰性,多分布于屋檐和内部屋顶,成为视觉的中心,人们须对它“仰视”。后来斗拱成为衡量房屋等级的标志。朝官用房斗拱的大小根据官职的高低而定。有斗拱的房屋叫大式作法,没有斗拱的房屋叫小式或杂式作法。用不用的斗拱或多大的斗拱成为区分建筑等级高低的标志。斗拱是中国古代木架构屋建筑的特有构建,因而,它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整个文化传统相比,斗拱虽只是沧海一粟,仍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斗拱即作为作为结构又具装饰的建筑构件,它组成了千姿百态出檐悬挑形态.扩充了传统艺术资源运用于设计空间.将传统造型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创造符合时代审美的语言.斗拱的美学元素创造了环境改变了环境,让视觉和空间和谐统一.斗拱的造型色彩质感也在塑造建筑本身,体现文化的意境,并适应时代审美需求而变化.对于传统艺术还有更多更好的东西有待我们去发觉、研究、吸收、消化,最终做到古为今用。



古今阁
】–专注高品质斗拱!


公司主营斗拱、
水泥斗拱
、古建斗拱、仿古斗拱、明清斗拱、五彩斗拱、七彩斗拱、古建斗拱。


业务咨询电话:15172040642

2021
12-20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构件,某种程度上也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传统木屋建筑的象征。斗拱是靠榫卯结构将一组小木构件相互叠压组合而成的一类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屋檐及构架间,起承重连接作用。斗拱的历史非常悠久,不同时代,斗拱的构成和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都由两个功能件组成:一是横向或纵向用于承托枋梁的“拱”,二是位于“拱”间,承托连接各层“拱”的方形构件“斗”。“斗拱”的名称也因此而来。  


  根据古代器物上的结构图案,人们推测,斗拱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从那时直到南北朝时期(420—581),是斗拱的形成发展阶段。汉代时,柱顶已用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但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使用斗拱,最初的柱间拱称为“人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从唐代到元代,为斗拱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是柱头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结构中,斗拱和梁架融为一体,斗拱成为各交叉点处的加强节点。这时的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宋时期(618—1279)殿堂式建筑梁柱间较为普遍使用斗拱,现存的唐代佛光寺大殿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明清时期(1368—1911),由于木材
逐渐短缺,很多建筑都以各种额枋作为承重连接构件,斗拱的作用逐渐下降,形制也逐渐减少,在某些建筑上,已沦为纯粹的装饰部件。

2021
12-20
2021
12-20
2021
12-20
2021
12-19
2021
12-19
2021
12-19
2021
12-19
2021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