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号站代理官网 > 2号站注册开户_中国古建筑是生命有机体
2021
12-20

2号站注册开户_中国古建筑是生命有机体

       

        “颐和园是个生命有机体,修缮从它建成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施工和修缮。”颐和园的原总工、73岁的耿刘同老先生说。

        在颐和园筹建初,清王朝就定下了岁修费为建园费用10%的规矩。以德和园为例,每年的岁修费用多达15万两白银。

        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还要用这么多钱来修呢?耿刘同说,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西方不同,西方的建筑,多以砖石等无机物质为主要构建。在没有战乱、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是可以保持数百年,甚至更长。

        但中国古建多为有机的木材结构,其且辅以油彩、纸张等有机材料,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有生命的建筑。既然有生命就会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就需要不断地保护性地修缮。这种中国古建的修缮在历朝历代尽有,且都有相应的规制。

        发展到清王朝,更形成了皇家建筑主体每隔30多年就会大修一次的惯例,像彩绘每20多年就会出现褪色等现象。每隔几年的中修更是不断,像屋面清垄、室内裱糊等岁修,甚至季修,而在每日巡检中换砖补瓦更是家常便饭了。

        在谈到中国古建与西方建筑的本质区别时,有专家也认为,像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的教堂,古希腊的神庙都是由石材建成的。无一不是一部“石头史书”留下的历史见证。而唯有中国的房屋、殿宇等建筑却是以木材为建筑材料,因此被誉为“木头史书”。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选择的区别,决定了对其修缮认识的不同。

        中国古建的修缮保护也从不能变动,到修旧如旧,发展到今天,在不破坏文物价值、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最小干预的原则进行的标准。

        耿刘同老先生在他的著作《御园漫步》中写道:中国的皇家园林,既是社会太平盛世的标志,也是王朝末代衰亡的见证。由于它的兴造,可以动用和聚敛全国的财力、人力和智力、物力;同时,又不受权势的制约,所以,皇家园林,不但动辄有跨山连谷,绵亘数十里的规模,而且在规划布局、建筑造景、占有山水自然和融合吸收全国园林建筑景观精华诸方面,更具有皇家钦工的理想优势。因此一代代,一座座广袤的园林艺术精品出现,又一代代地消亡。北京的皇家园林终于因位于京都而保留下几座标本,却因近代史上的战乱留下了难以平复的伤痕。

        诚然,皇家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包含着它们所产生进代的社会文化风尚形态在内的。它既是时代文化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标志,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完整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记者了解到,从2002年至今的10余年间,成规模的修缮已达到了10余次,其中包括2002年,大船坞修缮;2003年,西堤六桥修缮;2005-2006佛香阁、排云殿景区修缮;2006年,长廊修缮,仁寿殿修缮;2007年,涵虚堂、对鸥舫、鱼藻轩、共一楼修缮;2007年至2009年,清外务部公所修缮;2009年至2010年谐趣园修缮;2010年至2012年四大部洲修缮和2011年至2012年的德和园修缮。目前,颐和园内石舫也在修缮中。J029

        张玉峰 最年轻的画师

        张玉峰今年才33岁,坐在你面前的他戴个眼镜,文质彬彬,很难与“工”字联系在一起。可他就是画工,是这个行当里最年轻的画师之一。

        张玉峰回想起当年学彩画是1996年。16岁的张玉峰来到北京,开始了学徒。当时学徒很辛苦,三年学沥粉,三年学画白活,到2002年,才22岁的张玉峰已经能独立工作了。

        “大殿二层的彩画全是我们画的,那些龙跟活的一样……”2005年,他带着六个人在天坛祈年殿画彩画。说到这里,一直绷着脸的张玉峰开心地笑了。

        2011年德和园修缮一开始,曹海江把张玉峰“请”来了,不是让他当画师,而是让他带班,带着四五十个画师,负责全院的彩画。德和园院落太大,戏楼又是三层,跑上跑下,年岁大了受不了,张玉峰手艺好,又年轻,正合适。

        “我们这些手艺人是一年四季闲不住,哪里有活儿就往哪里跑,曹师傅手里的工程多,所以很多人都跟着他。颐和园的活要求虽然高,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人,多干活儿,既是学习,也是磨炼。”张玉峰说得很谦虚。“我的手艺与李作彬、孔令旺等大师比差得太远,与上一辈的师傅们也差得很多,但是我还年轻,今后的路还长着呢。”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