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寺位于洛门镇东,南依香台山,西邻大南河,始建于南朝梁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东华寺山门形制奇特,古朴中透出一种典雅的神韵,外侧看是歇山顶,内侧看是硬山顶,统称歇山顶,人们把这种不对称结构形象的称为“凤凰单展翅”。门楣正中匾额书“东华寺”三字,字迹苍劲浑厚,有魏晋风范。
进入东华寺,老寺庙早不见踪影,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群,山门外是广场,放生池建在广场外。进牌坊,是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和了尘阁。从山门牌坊到最后一座大殿,成中轴线排列,每座殿前都有约4000平米的广场。气势恢宏,场面壮阔。其建筑风格类似于明清寺庙。飞檐斗拱,画栋雕梁,设计之规范,做工之精巧,让人欣赏不已。
东华寺再向南就到了古建筑集聚的下院,四座古朴的建筑形成了北方典型的四合院格局,人们只能在西南和西北角也就是殿宇间的留白处穿行。四座古建筑分别是北面天王殿(原岳王殿)、东面观音殿、南面三佛殿(古三元殿)和西面的地藏殿。观音殿和地藏殿均为单檐双坡硬山顶,形制古朴。东西殿的北侧各有一座殿宇,寺院曾为学堂,两殿为老师的办公室。三佛殿为单檐硬山顶,总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卷棚檐顶,莲花正脊,上置狮子背宝瓶,虎头瓦当,莲花滴水,八攒斗拱,四根廊柱和四根檐柱保存完好。天王殿依地势阶台呈单面二层状,歇山顶,正脊中置子牙堂,底层面北,原为灵官殿,后来将供奉灵官的龛填了,把前殿改成了浅龛也就是一进山门看到的空龛,现存柱基石,却无塑像。二层面北为弥勒坐佛,南面的韦驮、护法塑像背向而立,精神抖擞,刚健挺拔,有气吞宇宙威震邪魔之势。古殿宇在古朴中透射出历史的韵味,在沧桑中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再向南就到了中院,扑面而来的是玉佛阁,中院最小,且比前院高出一米多,与后院平齐。玉佛阁、东面的斋房、西边的宗教活动中心构成了中院。玉佛阁柱基高抬,为木结构阁楼式歇山顶重檐建筑,莲花正脊,上置狮子背宝瓶,其外观二层里面一层的形制,体现了佛教真俗不二的理念。从北而望有凌云之势,画栋飞檐,流丹溢彩,精雕窗棂,彩绘门窗,玲珑精致,美轮美奂。四周檐柱张挂“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等书画名流的板联。阁楼叫玉佛阁,就是因为楼内供奉的这尊玉佛而得名,玉佛背靠送子观音,妙相庄严。壁面悬塑的百子图和五子魁像,诸子两两相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福相毕露。
上院(后院)正南是大雄宝殿,最让人吃惊的是大雄宝殿,整座大殿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廊檐宽敞,六根檐柱下均有圆形柱基石。门窗皆为雕饰图案精美的透花。檐柱张挂“慈炬高擎照破人天长夜,慈航普度导离生死迷津”等板联。殿内正壁为一佛二弟子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像。东面的观音殿,前檐为卷棚抱厦顶,画栋雕梁,蔚为壮观。殿内正面佛阁内,观音站像高大祥和,善财、龙女侍立左右,南北佛阁中分别为韦驮和关羽站像,门外绘天龙八部壁画。殿内塑像庄严,静观红尘万象;檐前风铃叮当,常鸣醒世清音。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lqfgqz.com/?p=6255
>> 转载请注明: www.lqfgqz.com 2022年02月02日 于 2号站-代理总代-二号站注册仿古青砖建材厂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