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青砖阐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以木构架作为承重体系,墙身并不承重。但是,墙体在许多木构建筑中又是不可少的,它不仅起围护作用,对建筑外形也有一定影响。古建筑墙身的处理,往往表现了建筑的精致程度。砖结构建筑,也因它本身的结构和艺术成就,在中国建筑技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砖作历史
1、用砖作为砌筑材料的实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距今二千二百年以上)。早期砖多用于地下墓室内部;地面建筑主要用作砌筑台基和墁地,较少用于墙面。
2、自秦汉至唐宋,砖的制作与砌筑技术逐渐发展。南北朝时期,砖结构已大规模运用到地面,出现了砖塔一类的高大建筑。从唐宋开始,南方一些较大的城市已经用砖甃城。宋代用砖砌城墙的城市更多,并且发展了琉璃贴面砖的技术。明代制砖的水平有了更大提高,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高峰。
3、明代,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墙身改为用砖包砌,北京城、南京城和各地州、府、县城,原来的土筑城墙也用砖包砌起来,并出现了无梁殿形式的砖结构建筑,砖塔也比以前建得更多。时至明末,大规模的砖筑工程减少了,民间工匠的砖工技术向精细的方向发展。明代计成著的《园冶》中也写到用磨好的砖砌墙和摆砌门窗,说是“历来墙垣,凭匠作雕琢花鸟仙兽,以为巧制……”。仅就施工工艺而言,可见明代的砖加工和砖雕操作技术都已达到了相当精巧的程度。
4、清代,砌砖工艺更加讲究,砖加工也更加细致。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颁行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已详细规定了建筑各部分墙身的尺寸、使用材料及砖雕饰的用料和用工。清代咸丰以后,砖墙的摆砌和装饰更加琐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清代建造的墙壁,在砖料的加工和墙身作法上,确实是相当规矩细致。
砖料规格
明清古建筑的砖料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城砖类、小砖类和方砖类。古建筑的砖石以粘土为原料,经配料制做型,干燥后焙烧而成。古建用砖皆为青砖,它是砖坯在窑中经高温(约900~1000C)焙烧后,从窑顶将水徐徐渗入(称为“窨水”),使砖内含有的高价氧化铁还原成低价氧化铁,砖便呈现青灰色,经“窨水”出窑的砖比较结实耐碱,耐久性较好。
不同的砖用泥的精细程度各有不同。“澄浆”是经池澄出的泥浆;“停泥”即细泥:一般的粘土摔泥可制糙砖。清代于北京东北郊设砖窑,因土质沙性较大,所产的砖称为“砂滚子砖”(或称“砂板砖”)。为精细的是“金砖”,它的制造过程相当复杂。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记述了造砖的过程:其用料“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经过“吸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再而“填满木框之中”、“平板盖面,两人足立其上,研转而坚固之”,然后将砖坯阴干入窑、烧制。明代永乐年间建造北京宫殿时,所用城砖是山东临清烧制的,故名“临清城砖”;细料方砖则出自苏州等地,其制作要求十分严格,据《营造学社汇刊》一卷一册载明代嘉靖年间在苏州府主持制砖的工部郎中张向之撰的《造砖图说》描述,苏州所产金砖,制造精细和艰难。合格的金砖表面有一层软蜡密封,呈烟黑色。这种砖因其价格昂贵,敲起来又有金石之声,故称“金砖”;也有人说因其从苏州运至京城,专供皇家工程使用,被称作“京砖”。在制造金砖时,把监制人、制作者的姓名刻于其上,可见其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宋制时期的砖料规格 清代砖料规格尺寸表(单位:营造尺1尺≈32厘米) 砖料细分及工艺 1、砍直趟砖 1)用于干摆墙面的“五扒皮” 将一块砖的五个面进行加工。经加工的一个长身为直面;两个丁头面和两个大面有一定的倾斜度,叫做包灰。 加工工序:磨面(将砖反复细磨,直到磨平为止。)-打扁(以敲手打击扁子将线外的部分打掉,再打两头的顶头扁,后打底扁)-劈面(砍砖的肋面)-截头(也叫裁头,按长度制子截取砖两头,使砖长度符合要求)-出砖码垛(加工完的砖经检验符合要求后,可出桌集中码放。) 2)用于丝缝墙面的“膀子面” 与“五扒皮”相比,“膀子面”砖也是加工五面,但其中有一个大面不作包灰,要求平整即可,这个大面称“膀子面”。由于膀子面砖多用于上身丝缝墙的砌筑,因此常用于停泥砖的加工。 加工工序:磨面(先砍平一个大面,此大面便是“膀子面”)-磨一长身(使长身与膀子面基本垂直)-划线(以膀子面与此长身的直棱为准,据制子划出长身的另一棱)-打扁(用扁子打棱,并随之劈出带包灰的大面)-截两头(使长度符合制子要求) 3)地面方砖 金砖和方砖一般用于墁地,砍磨时,除需选可作加工的砖外,还要观察两个大面。其表面较麻糙的一面称为“旱面”,一般不加工,墁地时朝下;另一面称为“水面”,选作砍磨加工。 加工工序:砍面磨平(先在方砖平面上沿对角线铲平,接着铲其余部分。)-过肋裁边(划出一棱,经打扁作转头肋并砍出包灰;再依作好的棱为准,做出第二条肋;依次砍磨其余肋) 加工方砖有“合子面”、“八成面”和“干过肋”等不同要求。所谓“合子面”,即所加工的成品能与“官砖”完全贴合。“八成面”即砖面平整的要求不不像“合子面”那样严格,在贴尺检查时可有稍微晃动现象。作“干过肋”者只要求砖面基本平整,包灰适当。 2转角砖 1)直角的“转头” “砍转头”,将砖加工成长身与丁头垂直者谓之转头。转头一般用于摆砌墙角,《工程做法则例》称其为“碱角转头”(广义地说,砖的两个面互相垂直也可称为“转头”或“转头肋”,但一般所说的“转头”即指用于墙角的砖)。 加工工序:磨长身-划线打扁(打扁子,砍后过尺磨平)-砍磨大面 2)斜角的“八字” 砍八字砖的加工方法同砍转头,只是划线有一些特殊的方法: 加工工序:划八字咀(砍磨出长身后,贴八字尺画出八字)-划线(用方尺画八字咀头)-砍磨加工(按线打去砖角,磨出八字) 3、异型砖 1)用于券门的楔形砖 2)用于圆弧墙面的车辋砖 车辋即车轮周围的框子。车辋砖指带有一定圆弧的砖,其相接可成一个圆形。如天坛皇穹宇的围墙即由车辋砖摆砌而成。 砍车辋砖的方法基本与砍“五扒皮”或“膀子面”砖相同,关键在于作好带圆弧的面,通过计算或作图找出弧度,作好整块砖的平面样板,并预先据样板砍出样砖,经试摆看是否与要求相合,往往一块砖不易发现问题,多块连接后则易于看出毛病,再行调整样板,直至准确为止。因上下有收分,则需要作上面和下面两种样板。样板可用三合板制作。磨弧面的磨头应该有合适的形状。 4、杂料砖 杂料、杂料子,加工这种砖称“办杂料”,指用于墙身、屋面特殊部位的砖件,如砖檐子、脊料、梢子、博风、仿木构件造型的砖料及用于砖雕刻的坯料。 这类件活种类很多,形状复杂,通常先用薄板作成各种杂料砖的样板,依样板砍制;磨头也要预先作成相应的形状,才能使砖磨得符合要求。 杂料砖形形色色,诸如用于屋顶上的饰件:吻兽、花通脊斗板、天盘、鼻盘、宝顶;用于檐头的饰件:垫板、飞檐椽、连檐、瓦口、连珠混等。用于墙身的饰件:荷叶墩、盘头、戗檐砖、博风头、博风砖、枭砖炉口、混砖等,还有许多用于须弥座、影壁和窗饰的砖件。这些杂料砖又常与雕刻结合,所以,往往在砍制这类件活时要把雕刻花饰的要求尺寸考虑进去。 |
本文是洛阳倍顿建材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转载时请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处
地 址:http://www.lybeidun.com/newShow.aspx?xwxq=1042
相关新闻
- 2023-05-13 砖雕影壁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2023-05-12 多孔砖和实心砖哪个砌墙好?
- 2023-05-09 小青瓦铺设步骤详解
- 2023-05-08 传统窑烧的仿古建筑材料存在的…
- 2023-05-06 空心砖和多孔砖的区别是什么
热点新闻
- 2019-06-27 青砖青瓦施工中如何做好对成品的保护
- 2019-06-27 古建青瓦打包和运输注意事项
- 2019-06-27 仿古青砖在升温过程中是怎样处理的?
- 2019-06-27 如何提高青砖窑的热效率性?
- 2019-06-27 仿古青砖的屋面施工流程是怎么样
上一篇:古代建筑上的琉璃瓦的使用有何讲究
下一篇:古建筑中琉璃瓦屋脊的施工工艺
返回上一页→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lqfgqz.com/?p=7471
>> 转载请注明: www.lqfgqz.com 2023年05月14日 于 2号站-代理总代-二号站注册仿古青砖建材厂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