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中国古建筑文化,目的在于继承和保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地,发展地视角,去做好继承和保护工作。在今天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进程中,继承和保护好中国古建筑文化,重要的是发扬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神,充分挖掘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髓。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觉得有四条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和研究,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发扬光大。
因地制宜
中国古建筑依山伴水,就地取材,形式多样。有依山建筑,有平川建筑。山区多石木结构,平原多砖木结构,南方林区有干栏式建筑,东北地区有干打垒土房,黄土高原有窑洞建筑。中国古建筑所以有如此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重要的原因是因地制宜,各地不强求、不攀比,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
以人为本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形式、空间布置、城郭形式都是讲为人服务的。北方老百姓住四合院,以院子为中心,每个房间的门都是朝向院子的,每天一家人的生活是以院子为中心展开的,大槐树下,莆萄滕下,弄儿漆上,家长里短,谈天说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南方居所是塘在院中,窗镜借景,居所布置与自然环境相形相映,小桥流水,淘米洗衣,一切方便人的生活,一切从人的生活出发。封建社会宣扬封建礼仪,上下尊卑,有钱人家的房子是几进院落之后才是上房。没钱人家是长者住正房,小辈住厢房。紫禁城里,最高的居中的房子,一定是皇上住的和用的。房子居中也好,最高的也好,还是在讲为人服务,只是那时候把人分成了三类九等。建筑是围绕不同人的需要和为了人的不同需要展开的,以人为本是贯穿其中的。
讲求秩序
中国古建筑文化中讲求秩序是一个特点。北京古城建筑,中轴线是讲求秩序的突出表现。从南面的永定门开始,经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到北面是安定门,一方面是皇权至上,一方面是皇恩浩荡,表现了最基本的社会政治秩序。过去北京有灯市口、珠市口,菜市口;有缸瓦市、羊坊店、琉璃厂,这些市场是交易形成的也是社会经济的需要,表现了社会经济秩序。历史上的北京有“东富西贵”之说,围绕中轴线,有钱人住东城的多,坐官的人住西城的多。院子有大院也有小院,大院子分几进院落,有正房、厢房之分,表现了社会和人的生活秩序。秩序是十分重要的,秩序是和谐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秩序使社会秩序得到明确和固化。
崇尚节简
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古建筑质的特征,简朴这个词可以给中国古建筑,而豪华这个词可以给欧洲建筑。中国古建筑是用土用砖做起来的,欧洲建筑是用石材用金属做起来的。我们一栋房子即使是宫殿往往用几年十几年时间就做起来,欧洲往往用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做起来。卢俘宫改建用了300多年时间才建好。建筑装饰,我们是在木头上刻,欧洲建筑是在石头上刻。我们是水彩,欧洲是油画。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单元是院落,所谓大户人家,不过是几个院落在平面上联系起来,加起来规模很大。如果讲一栋建筑,我们是上千平米,欧洲是上万平米。江南的园林,是把自然界中的山、水、林引入自家的庭院,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里,平填了许多自然情趣,给人的美感仍然是自然的、清新的、简朴的。但是,你看看法国的凡尔塞宫,你看看印度的妲姬陵(受欧洲影响的建筑),你很难用自然的,清新的、简朴的这些词汇去描述她,她给你的感觉是豪华的、厚重的、富贵的。中国古建筑文化崇尚节简不仅对建筑,对社会生活也是一种导向。
当我们研究中国古建筑文化当中的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讲求秩序、崇尚节简等重要精神时,我们会发现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髓,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清水脊屋顶是小事屋顶正脊作法琉璃瓦中最复杂的一种。但清水脊屋顶的垂脊却极简单,只挂一陇筒瓦,叫做“稍陇”。山尖博缝之上只砌一层披水砖檐。山样应为尖山形式。山披水之上,应放十号筒瓦勾头一块,叫“吃水”。
清水脊屋顶的瓦陇可分为两部分:搞坡陇。低坡陇在屋顶的两端,只有两陇盖瓦和两陇底瓦。低坡陇上的正脊即“小脊子”不如搞坡陇上的正脊高,作法也简单得多。两端低坡陇之间是高坡陇。在檐头处,高、低坡陇一般高。在正脊处,高坡陇最低处于低坡陇最高处一般高。高坡陇的正脊层数较多,作法也较复杂,是清水脊的主要部分。
椽是按垂直与桁檩的偏向,置放与桁檩之上,用于接受望板(屋面板)和瓦的构件。屋顶斜木中的一种。现代的椽子因此木刨成圆柱形装置于檐底。使单调平庸的檐底增长平面和华实的视觉感 但是,天后宫的椽子因为是用水泥铸成,要应用圆柱形。在施工上增长不少费事。因而。索性就用方柱形了。看起来倒也错。
八架椽:宋代衡宇的进深以椽数呼之,如“四架椽”即四椽之深。“八架椽”即八椽之深。清代则以檩数称谓,如“五檩”即宋代的四架椽,“九檩”即宋代的八架椽。
飞檐椽:附着于檐椽之上,向外挑出,挑出局部的椽头,头长为檐总平出的1/3,加尾长(如三尾或二尾半),再乘举架系数三五举增高加斜为长度,椽径同檐椽。
椽的分类
脑椽:最顶上一排屋脊处的椽子叫“脑椽”。琉璃瓦罗锅椽:又叫“蝼蝈椽”“顶椽”。它是卷棚式屋顶位于两根顶金桁(即脊檩)之间的椽子。花架椽:位于金步上的椽子。花架椽按地位差别有上中下之分。檐椽:一端位于金桁上(或重檐修建的承椽枋上),另一端伸出在檐桁之外的椽子叫“檐椽“。伸出檐桁之外的局部叫“出檐”。飞椽(也叫“飞子”):附着与檐椽之上向外挑出的椽子。飞椽后尾呈楔形,钉附在檐椽之上。椽子普通为圆形断面,而飞椽用矩形断面。板椽(又称“连瓣椽”):用于圆形椽尖顶檐步架以上部位。因圆形椽尖式修建檐步以上部位越来越小,已不可以运用单根椽子,故将各间椽子兼并为几块梯形或三角形板块,以板代椽。
附件
大连檐:钉附在飞椽椽头上的横木,断面呈直角梯形,长随通面阔,高同椽径。它的感化在于把檐口处的飞椽连在一同,以包管飞椽的绝对地位牢固。小连檐:钉附在檐椽椽头上的横木,断面也是直角梯形,长随面阔,厚为板厚的1.5倍,宽同椽径。感化为将檐椽牢固在檐口的绝对地位上,防止其迟疑。闸挡板:用以梗塞飞椽之间空挡的闸板。其厚同望板,高同飞椽高,宽为飞椽空挡净宽加两侧入槽尺寸。闸挡板与小连檐共同运用。如装置里口木则不再用小连檐和闸挡板。里口木:刻以看作是小连檐和闸挡板的分离体。其长同通面阔。高为小连檐厚加飞椽高,宽同椽径。里口木需按飞椽地位凿出凹口,飞椽即从凹口内穿出。里口木用材较费,加工费事,且轻巧,无特别请求时,普通不应用。椽碗:封堵檐椽间空挡的挡板。椽碗侧立钉在檐檩中线内侧,其外皮与檩中线齐,檐椽即从碗洞内穿过。碗椽系在檐柱间安置装修,以檐柱为界分别室表里时才应用。若在金柱上安置装修,以金柱为界分别室表里时,则不设椽碗这一构件。椽碗能够封堵檐椽间空挡,分开室表里空间,避免鸟雀钻如室内,也有防寒保温的感化。椽中板:当在金柱间设装修,分别室表里时,需在金檩上安置椽中板。其感化与椽碗雷同。它位于檩中线外侧,里皮与檩中线齐。并夹设在檐椽与花架椽之间,故名“椽中“。其长随通面阔,厚同望板,宽1.5椽径或按实践定。瓦口:承托底瓦和盖瓦的构件,钉附在大连檐上。七总长按通面阔。明间正中应以底瓦座中。瓦口高为椽径的1/2,厚为高的1/2。
徽州古城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内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门、徽州府衙、徽园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汉族文化特色。歙县徽州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
徽州最大的民居往往是;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一百多个门庭。这种建筑格局、居住风俗在国内是很罕见的。北倚黄山名胜,东临天堂;杭州,南连风光依旎的青灰瓦、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千岛湖。它的存在可追述到春秋。
徽派建筑就鳞次栉比。你会被淳朴的民风和厚重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的历史所震撼,它们都可以反映在她们的建筑上:粉墙黛瓦。洁白的高墙代表着淳朴的民风,深色的瓦砾代表着厚重的历史。
徽州古城主要景点:
一、 徽园
集牌坊、古民居、祠堂
徽园“徽州”三绝”之大成,徽园气势宏大,古朴典雅,架构俱佳;粉墙黛瓦,鳞次错落,抑扬顿挫,犹云行水流,清扬悠远,极富韵律;其雕刻之精美,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上承古徽文化神韵,下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叹为观止。融砖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之精髓。可乘3或4路公交车至徽园站。
二、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明万历十二年( 1584)建,坊石质为砾凝灰岩(茶园青石,又称黟县青),八柱,口字形平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面,南北长11.56米。南、北二面依二柱三楼式,东、西二面依四柱三楼冲天柱式,结构稳固,造型丰满。石坊施以仿木构建筑彩绘的雕饰,图案典雅,刀法娴熟。许国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其四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柱三楼冲天式石坊形制,垂明清数百年,在石坊建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全国独一无二。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或徽州府衙站。
许国( 1527——1596),字维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万历十一年(1583),许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十二年,因云南平叛决策有功,晋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赐建牌坊。卒赠太保,谥文穆。
三、徽州府衙
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或徽州府衙站。
四、徽商大宅院(西园)
是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进了西园。大宅院内的古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多达14000多处,其中有不少是近20年来从民间征集、收购来的散件。可乘1路公交车至徽商大宅院站。
五、渔梁街
渔梁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街,渔梁是徽商兴盛数百年的重要水路码头,至今还保存着古代街衢、水埠和码头的原始风貌,是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被称为“徽商之源”。渔梁古街依山傍水,整条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又因古街形似鲤鱼,故又称“渔鳞街”。渔鳞街蜿蜒1公里,两边店铺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庙随街可见,排列井然,号称江南第一水街。可乘1路公交车至渔梁坝站或乘坐1或2路车至渔梁景区西入口(香格里拉小区)站。
六、徽商之源 — 渔梁古坝
儒释道与古建筑的天人合一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当中,出现过许多思想流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派,如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而主流是儒、道、佛三家,它们的天人合一哲学美学观对古建有着重要影响,或官方或民间,以明显的,形成体系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的思想意识形态形式,较为系统地在中国建筑文化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儒家天人合一的建筑意象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正统、官方的思想形态,它对天人合一哲学美学境界的追求是突出和一贯的,其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典建筑得到宣明,得以现实化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在儒家天人合一观念中,最重人伦教化,强调礼、仁、乐,要求以仁释礼,礼乐中和。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倡导人们要依顺天地之阴阳秩序以便形成天地的合一对应。当使人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之欲适度合规的“礼”被贯彻到了建筑营造等系列社会行为中后,一种天、地、人合一的秩序格局就实现了。
当儒家思想在世人观念中进一步深入,人们的建筑营造活动及其他一系列社会行为已不仅仅是把儒家天人合一观作为一种理论参照,而是把它当成了实实在在的行为规范,逐渐礼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所谓“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大乐与天地同和”,于是大凡营国、建庙、立宅等青灰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莫不以儒教之礼规来约束和导引,建筑的规模等级、材料档次、空间位序、质量品次及匹配原则等有等级的规定,都城、宫殿、陵寝、坛庙、民居等等类型都明显暗示了天人合一的礼与审美情趣。以天坛为例,宋以后,元明清三代封禅活动逐渐降温,转而重视郊祭,天坛于是受到特别的重视。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
二、道家天人合一的建筑意象
道家又是中国文化中另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学说与生活形态。“道”是其意识形态构架的中心,是自然观、方法论和哲学观,它从深层次上来约束着社会观和价值观。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充分反映着中国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注重天地万物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的现实作用及其精神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启示,人的本体与自然地本体是相通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道为核心的哲学观、清净无为的价值观和“小国寡民”的社会观构成了道家学说主虚静坐忘、无意识及不在人为而重天然,不在伦理道德而在自然本性,不受规矩方圆约束而要绝对自由的放任、天真的情趣,“天地与我并在,而万物与我为一”。崇尚“清静无为”和“返璞归真”的道家学说与立足于“知山乐水”的“自然性”的中国园林最为耦合与投契,对于中国传统园林体系的形成、文化倾向的产生、风格特色的出现有着直接与重大的作用,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在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所谓“儒在钟鼎,道在山林”。由此古代中国人在营造园林是竭力追求自然野趣、返璞归真的境界,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一体。当造园迈过了秦汉时期单纯模仿自然山水的古拙阶段之后,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主体内省,侧重于主体自身力量的发现,依照主体的审美意象去塑造园林,开始了园林的意象化进程,以小观大、人合于天的意象化不再是被动地反应客观山水,而是调动主体的审美经验与感悟,“观物取象”、从拳石、勺水中体验山水之真意。“人与自然”的表现主题并非中国园林所仅有,区别在于中国传统园林以天人合一为审美起点与体验归宿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西方与阿拉伯园林则充分显露成方成圆、轴线控制与几何对称的理性精神,突出人的中心意识。
中国园林大凡叠山理水、设桥铺路、栽花植草、筑亭建阁,概以效法自然,以曲幽为上,以直挺平阔为禁,以自然脉络的原朴秩序为上,以人工斧凿的理性规范为禁。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的情感效应,既在物质性建构上体现合一的意向,又在精神性构建上营造合一的气氛,注重道家所主张的动静、虚实、有无、大小结合,做到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主客互契。具体来说,一是风格的培植与体系的构建,一是对合一境界的具体营设。
(1)前者有着自己的历程,上古时期人对自然地盲目崇拜导致了对自然地模仿和拟设,也就诞生了灵台、灵沼、灵囿、苑林之类的原始园林。周秦时期人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主体性价值,由娱神到娱人,天人合一的原初意识与早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进一步对园林施加影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乱、心里的迷惘,是园林文化随着以老庄道家为核心的玄学思潮的勃兴,在风格上产生新变和转折,大批有超世脱俗念头的士人开始投身于园林实践,被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几乎全盘统摄的中国园林文化体系形成了,以后就是全盛的隋唐、成熟的宋元明清时期了。
(2)后者表现在对曲线、布局、时空及意境等方面的着意安排和创设。例如,曲线最和于天地自然的自由秩序,也最贴近自然万物的典型外观特征,比直线更能体现“无为”情趣,在中国园林中随处可见,山体的起伏绵延、水流的蜿蜒流长、路径的曲屈通连、亭宇的飞檐展脊、草木的弧边圆廓,无不如是,在整体布局上不采取规整划一、几何对称的模式。为了创设一种园林景观与宇宙相融合的“无我”时空意境,常通过对景、借景、聚景、纳景及引景等手段来安排景物与空间,而其中的花木、山石、厅堂台阁榭舫等要素更是“淹没”在由景到意到境的意象世界中。
三、佛家家天人合一的建筑意象
佛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输入的外来文化,与中国儒道等本土文化进行了对接、交融。缘起观、解脱观和无我观是佛教思想意识的构架。
中国宗教建筑文化基本上就是佛教建筑文化,而这主要可从两个方面来看,即佛塔和寺院。早起印度佛教建筑中有公元前2世纪所建的一个周围有石栏的巨大半球形实体,另一个是同样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佛祖塔,佛教流入中国后,选择的是后者。塔原有生殖崇拜的意味,而在中国它与崇拜先祖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有着密切的关系,父、祖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常被喻为“天”,而“佛”在佛门看来同样是像“天”一样至高无上,于是代表崇祖与崇佛意味的塔同天人合一结下了不解之缘。塔在阐释和表达佛家天人合一审美观念方面是最典型的物质化标志。
中国古建筑的台基与地面
一、中国古建筑的台基的类型
台基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中国古建筑的台基部分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大系列:一、方形台基:二、须弥座。前一种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台基,后一种则是受佛教文化影响的产物。无论是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方形台基或须弥座均由两部分构成,即基身和台阶。基身直接承托屋身,台阶供人上下。
台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须弥座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自须弥座使用于中国古建筑的台基部分时,它就成了台基中最高等级的符号。因此,在封建社会中.须弥座只能使用于高等级的宫殿、寺院、道观等以及一些纪念性建筑上。在封建社会中,须弥座被打上了深深的等级烙印。
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天坛祈年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二、台基的作用
中国古建筑对台基的使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范围亦十分广泛.上白宫殿.下至民宅,都可见到它的存在。这现象自然与使用台基的种种好处相关。从实用性的角度看,台基的一大功能是防潮隔湿:高于室外地坪的基身,其主要部分是用多层夯土或夯土层与碎砖瓦石块层交互重叠、夯筑而成.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的上升。基身与室外地坪间的落差减少了地面水侵入室内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建筑的室内有一个较为干燥的环境。既适合于人们的居住和使用.同时也保护了台基上的木构架,使木构架不会因水的侵蚀而腐烂。
台基在结构上有承重作用。用上述方式筑成的基身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块状基础。它较原来的自然地坪有着较好的力学性能.可以更好地承担上部的重荷.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另外,中国古建筑在台基的使用上还有积极的美学意义,因为这显然可以避免大屋顶建筑在视觉上易产生的头重脚轻的失衡感。
由于台基的建造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是一件工程量很大和技术要求复杂的工作,所以有无台基和台基的高矮很自然地成了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统治阶级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尽可能地发掘台基在建筑造型上的意义。《周礼考工记》记载: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而周人的明堂.则是“堂崇一筵”。一筵等于九尺,这种台基高度的变化显示出人们对台基造型的象征意义的重视,使用九尺高的台基,所考虑的当然不仅是防潮隔湿的作用了。
三.台基的装饰
明清两代须弥座的上下枋厚度一致,上下枋上雕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饰的往往是细碎的夔纹或西番莲等。在束腰的转角部分基本使用梳花结带做装饰。一些仅做高台用的须弥座因上无建筑覆盖,故在上枋周沿围有一圈“螭首”,须弥座面上的雨水经由螭口排出。
丹陛石,又称“御路石”是一块雕有龙纹浮雕图案的长方形厚石板,安置在宫殿前三出陛踏朵的中路,斜放在须弥座高台上,两侧留有窄台阶。丹陛石是皇权的象征,其上的浮雕图案,上部是宝珠和双龙,下有海水和山石,其中宝珠是皇权的象征,两龙中一龙象征天帝,一龙象征皇帝,意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青灰瓦厂家、青瓦、小青瓦谓皇权神授;海水和山石纹则是江山永固的象征。北京故宫保和殿后面有一块全国最大最宏伟的丹陛石,长16.0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达200吨,雕刻九条龙飞腾在大海和流云之中,象征着真命天子一统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