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号站代理官网 > 2号站注册_”金砖”漫谈
2021
11-12

2号站注册_”金砖”漫谈

有一天,你步入一家古玩店,发现一块四四方方的青灰色大砖搁在一张精致的柏木几上,你问这是何物时,店家神秘地告诉你:“金砖”。你信吗?是的,没错。我们这里要谈的就是这种“金砖”。

  那么,青砖为何叫“金砖”呢?两种说法,一、这种砖是应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故名“金砖”;二、这种砖只能运到北京的“京仓”供皇宫专用,因此叫“京砖”,逐步演化,变为“金砖”。

  据记载,明清两代苏州都烧造“金砖”。史料所记规格分别为:一尺七寸、二尺、二尺二寸,均为正方形(折算现代长度为56.6厘米、66.6厘米、73.3厘米)。金砖呈灰青色,古朴自然。在金砖一侧一般留有24个款号。例如:“光绪十二年成造细料二尺”、“督造官江南苏州知府魁元”、“监造官苏州署苏州府县磨杨锡产”、“大窑首甲徐厚堂造”等。在每块砖上都烧制上年代、产地、规格、督造官、监造官、制作工匠、窑号,以备查验。这是为了确保质量、分清责任的。

  据记载,金砖生产工艺,须经过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焙烧、窨水、出窑七道工序。每个工序又有详细分工,一块金砖的烧制,前前后后需要近两年才能完成,可见它确实身价不凡。

  其中焙烧很有讲究:装窑毕,在明朝,是用麦柴文火熏烤一个月,使砖坯脱水,再用片柴烧一个月、松柴烧四十天,凡一百三十日,才能窨水出窑。到了清末以后没有这么考究了,只用麦柴旺火烧十二个昼夜。不过需窑工经常观察火候,及时扒去柴灰,添入麦草。

  成品是否合格,不是窑户自己说了算,而是先由地方官员检验。要达到“断之无孔,敲之有声”。清乾隆四年,江苏巡抚张渠在奏折中说:“钦工物料,必须颜色纯青,声音响亮,端正完全,毫无斑驳者方可起解。”这个标准,其实还只是初验,可以装船运输罢了。真正验收合格是要到了京城才算数的。所以窑户往往须随行,负责到底。

  装船运输,也极有考究。先要编队,前首官船坐着押运官员,后面货船按顺序排好,每船插皇龙旗,兵卒守护。择日放炮开船,浩浩荡荡,沿运河北上,沿途地方文武官员到码头迎送。几千里路,往返一次,至少数月。

  随船去的窑户,家中老小等得急不可耐,既要担心质量是否过关,弄不好在北京吃官司有份,更要担心往返途中是否一路顺风,因此三天两头就要去河边遥望。现在苏州的御窑村就还有一座望郎桥为证。

  金砖运到京城后,验收合格,官员领赏,窑户免罚,接着就是施工了。听香山老匠人讲,铺墁时要求特别严格,先要对每块砖进行砍磨加工,打滑得墁后表面严丝合缝而又光亮似镜,即行话所称的“磨丝对缝”;然后抄平、铺浆、弹线试铺,找不出什么毛病了;最后墁好,刮平,浸以桐油,才算完工。

  清代官修的《工程做法》规定:砚磨二尺金砖,每工二块。墁地时,每—瓦工配壮工二人,三人墁砖的日定额为五块,真正是慢工出细活了。

  金砖在民间传世极少,陆春法《陆墓御窑金砖今昔》中介绍:“据说烧制一块责任金砖,需配用2块砖坯烧制,选择其中一半好的解京,因而在苏州陆慕留下的明清金砖,大多数是残破或未烧透的,完全好的不多。只是光绪和宣统年间的金砖来不及选送,留下的较多。”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在民间看到的遗存金砖,大多有点瑕疵。除了作为陈设外,很多人利用它不滑不涩、沾水即干的特点,用来练习书法,大妙。笔者在乡间一农户家见到一块乾隆砖,老农当做夏日冰箱,屋内阴凉,金砖吸了凉气,饭菜搁其上,隔夜不馊,老农以为神奇。笔者许以其冰箱一台并钱币若干,竟不售。

  民国后,金砖停烧,今苏州陆墓御窑砖瓦厂已重烧,供出口和国内大型仿古工程用。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