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2021
12-01

    万年桥位于江西省南城县城东北五里的武岗山下,横跨盱江两岸,全长411米,桥高10米,桥面宽6.3米,拱圈跨度14米,共有23孔,24墩。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峻工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迄今已有三百七十多个春秋,为江西省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拱桥。 
        桥址处古为歇羊渡,这里又是盱江和黎滩河的合汇处,水流湍激,下有乌江潭,“深险不可测”。宋咸淳七年(1271年)在此设舟三十二艘架浮桥,后毁。明成化二年(1466年)邑人雷显忠在此设义渡,不久也毁坏,其子雷应春,其孙雷炯再捐资置渡,并在岸边建风雨亭,扁额“津馆”,并拿出17亩田专作义渡修葺费用,世人对雷氏三代乐善好施的行为深表敬意,称之为“雷义舟”。明嘉靖年间,邑人又重建,并在东岸建一亭,供人避风雨。 
       崇祯七年(1634年)因久雨江水上涨,一次十余只小船过江,溺死三十三人。是年腊月,分巡湖东道副使、邑人吴麟“闻而测然”,亲往渡口察看。次日,既邀请县府乡绅商议捐资修桥。是年冬动工兴建“划二十四垒,延石九层。墩如太平桥,峭其上。以厚石为之,坚以整。旁周石为栏,其上不屋,以防为灾”。不久,吴麟调往江西按察使,督催更严,亲自“置材计庸,奖勤鞭惰”。历时十四载,到清顺治四年(1647年)竣工。“行者讴歌,观者咏叹”。与太平桥“连亘相望,如双虹饮河”。时人盛赞,可与吴之“垂虹”,闽之“洛阳”桥相媲美。 
       清雍正二年(1724年),万年桥遭水患,中墩毁坏,两孔倒塌,改用舟渡过河,常发生死人事故。建昌府太守李朝柱召集五县绅士共二十四人,商议筹集修复万年桥的资金、石料和工匠等事,并亲临工地筹划,当修复中墩时,水涌沙淤,很难立墩,他鼓励大家:“穷力极底、临难不惧、持久努力、中墩乃立。”工程从当年四月二十二日开始,至十二月十五日完工,全城百姓前往观看大桥修复。至乾隆、嘉庆年间都曾维修过。光绪十三年(1887年)冲坏严重,再次花了五年时间予以修复。1936年“鹰(潭)金(溪)”支线至南城修通后,万年桥成为公路桥。随着南城大桥通车,对万年桥进行了全面修复,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现予以保护。 
      万年桥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结构分桥基、桥梁、桥亭三部分。桥基建筑精致、科学。桥身自下而上都是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垒砌法,单薄轻巧,具有南方桥梁的特征。桥面中间原有一亭,彩绘画梁,两侧有石栏杆,优美雅致。二十四个桥墩迎水流方向凸出如船头状,古代称之为金刚雁翅式,能有效地缓解了湍急的江水对桥墩的冲击,设计非常科学。尤为珍贵的是,万年桥在建造时,曾做了详细的施工记录,诸如用工用料、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工期、资金等都有记载,这是古代桥梁史上流存至今最早最完整的施工档案,历来被建筑史学界和桥梁专业界奉为古代建筑的经典。 
    在交通方面,万年桥位于南城县城东北方向5公里处的武岗山麓,横跨盱江,是206国道重要桥梁之一。206、316国道、昌厦一级公路和G70福银、G35济广高速公路交汇贯穿,向莆铁路穿境而过,阜鹰汕铁路及吉武铁路与向莆铁路在南城接轨,在南城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2021
11-30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围墙青瓦。 

    1、大雀替 

    用大块整木制成,上部宽,逐步向下收分后,在底部还加一个大斗,然后再整体地放置于柱头上。 

    2、雀替 

    属于在古建筑上最多见的一个雀替种类,体积明显小于大雀替,其位置在柱与梁枋交接处的下部,其造型不似大雀替在二度空间上多向发展,而向左或右及下发展。 

    3、小雀替 

    此类雀替主要用于室内,因体积小,本身造型没有太多时代性变化。 

    4、通雀替 

    此类雀替的外形与雀替相比没有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结构:柱子两侧的雀替是分别而插入柱身的,但通雀替则是柱子两侧的雀替为一个整体,它是穿过柱身而成立的。 

    5、骑马雀替 

    当二柱距较劲,并在梁柱交接处还要用雀替,此时两个雀替因距离过近而产生相碰连接的现象,骑马雀替就此形成。但其装饰意义远大于实用意义。 

    6、龙门雀替 

    此类雀替专用于牌楼上,为使美观,故造型格外华丽。相较于其他雀替,龙门雀替多云墩、梓框、三福云等结构性造型样式。 

    7、花牙子 

    又称挂落,纯粹起装饰作用。虽毫无力学上的使用价值,但变化万千,所以常被用于园林建筑的梁枋下,以增加园林建筑的观赏性。

2021
11-30

妈祖天后的生日,全省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宫,市民可一睹百年天后宫的青瓦风采。当天上午, 青岛天后宫 “纪念妈祖诞辰1055周年文化节”和第十一届“金口妈祖民俗文化节”将在青岛市天后宫和即墨金口天后宫同时开幕。

    放鞭炮、扭秧歌、洒祭酒……10日,青瓦小编来到金口天后宫看到,不少居民和游客正在为纪念妈祖诞辰1055周年文化节做准备,各种仪式场面宏大、庄重古朴。黄色琉璃瓦、红色承重梁柱使古色古香的天后宫显得格外雅致,透出浓厚的历史气息。“为了还原历史上的天后宫旧貌,金口天后宫的瓦花、承重梁柱、屋脊等所有结构都是参照历史资料,人工切割砌筑而成。”青岛市妈祖文化联谊会执行会长王旭红告诉青瓦小编,这不但最大限度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百年 古韵 ,也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据青瓦小编了解,金口天后宫在布局上分为行宫、寝宫和玉皇殿三大主体建筑,行宫在前,寝宫在中间,玉皇殿在后。其中行宫与寝宫已全部完工,两宫之间配以诸多附属建筑,都是青砖绿瓦,雕梁画栋,四角飞檐,前后出厦。“我们从1993年开始对天后宫部分修复,截止到目前,行宫与寝宫已经全部修复完毕。”金口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玉皇殿预计今年9月也将建成开放。

    据立瓦厂家小编了解,金口天后宫位于即墨市金口镇金口村,迄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建成以来,曾先后5次进行大规模修缮维护。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六日、三月二十三日、九月九日逢庙会之时,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沉寂多年的金口天后宫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重现昔日繁华鼎盛。

2021
11-30

    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2021
11-30

      有一天,你步入一家古玩店,发现一块四四方方的青灰色大砖搁在一张精致的柏木几上,你问这是何物时,店家神秘地告诉你:“金砖”。你信吗?是的,没错。我们这里要谈的就是这种“金砖”。

  那么,青砖为何叫“金砖”呢?两种说法,一、这种砖是应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故名“金砖”;二、这种砖只能运到北京的“京仓”供皇宫专用,因此叫“京砖”,逐步演化,变为“金砖”。
金砖

  据记载,明清两代苏州都烧造“金砖”。史料所记规格分别为:一尺七寸、二尺、二尺二寸,均为正方形(折算现代长度为56.6厘米、66.6厘米、73.3厘米)。金砖呈灰青色,古朴自然。在金砖一侧一般留有2-4个款号。例如:“光绪十二年成造细料二尺”、“督造官江南苏州知府魁元”、“监造官苏州署苏州府县磨杨锡产”、“大窑首甲徐厚堂造”等。在每块砖上都烧制上年代、产地、规格、督造官、监造官、制作工匠、窑号,以备查验。这是为了确保质量、分清责任的。

  据记载,金砖生产工艺,须经过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焙烧、窨水、出窑七道工序。每个工序又有详细分工,一块金砖的烧制,前前后后需要近两年才能完成,可见它确实身价不凡。

  其中焙烧很有讲究:装窑毕,在明朝,是用麦柴文火熏烤一个月,使砖坯脱水,再用片柴烧一个月、松柴烧四十天,凡一百三十日,才能窨水出窑。到了清末以后没有这么考究了,只用麦柴旺火烧十二个昼夜。不过需窑工经常观察火候,及时扒去柴灰,添入麦草。

  成品是否合格,不是窑户自己说了算,而是先由地方官员检验。要达到“断之无孔,敲之有声”。清乾隆四年,江苏巡抚张渠在奏折中说:“钦工物料,必须颜色纯青,声音响亮,端正完全,毫无斑驳者方可起解。”这个标准,其实还只是初验,可以装船运输罢了。真正验收合格是要到了京城才算数的。所以窑户往往须随行,负责到底。

  装船运输,也极有考究。先要编队,前首官船坐着押运官员,后面货船按顺序排好,每船插皇龙旗,兵卒守护。择日放炮开船,浩浩荡荡,沿运河北上,沿途地方文武官员到码头迎送。几千里路,往返一次,至少数月。

  随船去的窑户,家中老小等得急不可耐,既要担心质量是否过关,弄不好在北京吃官司有份,更要担心往返途中是否一路顺风,因此三天两头就要去河边遥望。现在苏州的御窑村就还有一座望郎桥为证。

  金砖运到京城后,验收合格,官员领赏,窑户免罚,接着就是施工了。听香山老匠人讲,铺墁时要求特别严格,先要对每块砖进行砍磨加工,打滑得墁后表面严丝合缝而又光亮似镜,即行话所称的“磨丝对缝”;然后抄平、铺浆、弹线试铺,找不出什么毛病了;最后墁好,刮平,浸以桐油,才算完工。

  清代官修的《工程做法》规定:砚磨二尺金砖,每工二块。墁地时,每—瓦工配壮工二人,三人墁砖的日定额为五块,真正是慢工出细活了。

  金砖在民间传世极少,陆春法《陆墓御窑金砖今昔》中介绍:“据说烧制一块责任金砖,需配用2块砖坯烧制,选择其中一半好的解京,因而在苏州陆慕留下的明清金砖,大多数是残破或未烧透的,完全好的不多。只是光绪和宣统年间的金砖来不及选送,留下的较多。”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在民间看到的遗存金砖,大多有点瑕疵。除了作为陈设外,很多人利用它不滑不涩、沾水即干的特点,用来练习书法,大妙。笔者在乡间一农户家见到一块乾隆砖,老农当做夏日冰箱,屋内阴凉,金砖吸了凉气,饭菜搁其上,隔夜不馊,老农以为神奇。笔者许以其冰箱一台并钱币若干,竟不售。

  民国后,金砖停烧,今苏州陆墓御窑砖瓦厂已重烧,供出口和国内大型仿古工程用。

2021
11-29

妈祖天后的生日,全省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宫,市民可一睹百年天后宫的青瓦风采。当天上午, 青岛天后宫 “纪念妈祖诞辰1055周年文化节”和第十一届“金口妈祖民俗文化节”将在青岛市天后宫和即墨金口天后宫同时开幕。

放鞭炮、扭秧歌、洒祭酒……10日,青瓦小编来到金口天后宫看到,不少居民和游客正在为纪念妈祖诞辰1055周年文化节做准备,各种仪式场面宏大、庄重古朴。黄色琉璃瓦、红色承重梁柱使古色古香的天后宫显得格外雅致,透出浓厚的历史气息。“为了还原历史上的天后宫旧貌,金口天后宫的瓦花、承重梁柱、屋脊等所有结构都是参照历史资料,人工切割砌筑而成。”青岛市妈祖文化联谊会执行会长王旭红告诉青瓦小编,这不但最大限度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百年 古韵 ,也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立瓦厂家小编了解,金口天后宫在布局上分为行宫、寝宫和玉皇殿三大主体建筑,行宫在前,寝宫在中间,玉皇殿在后。其中行宫与寝宫已全部完工,两宫之间配以诸多附属建筑,都是青砖绿瓦,雕梁画栋,四角飞檐,前后出厦。“我们从1993年开始对天后宫部分修复,截止到目前,行宫与寝宫已经全部修复完毕。”金口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玉皇殿预计今年9月也将建成开放。

据立瓦厂家小编了解,金口天后宫位于即墨市金口镇金口村,迄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建成以来,曾先后5次进行大规模修缮维护。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六日、三月二十三日、九月九日逢庙会之时,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沉寂多年的金口天后宫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重现昔日繁华鼎盛。

2021
11-29

瓦的常用解释有:一是铺屋顶用的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二是用泥土烧成的瓦盆或瓦器;三是瓦特的简称。

瓦的主要用途:防止雨水渗漏至屋内。隔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热,防止白天的太阳辐射热直接传至屋内。当瓦片交叠铺设于尖斜式屋顶时,可产生一个用于隔热的空气间距。

立瓦厂家瓦一般指粘土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 成型、 干燥和焙烧而制成。中国瓦的生产比砖早。 瓦作 系指中国古代建筑屋面工程作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业。中国古代的瓦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均为陶瓦。琉璃瓦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春秋早期,屋面覆瓦的建筑还不多,《春秋》隐公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会盟的地点是在周王朝的温,但经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中仅记为覆盖有瓦的屋,可见这是在当时人人皆知的伟大建筑。到了战国时代,一般人的房子也能用瓦了。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阳青灰瓦

2021
11-29
2021
11-29

古代建筑简介立瓦厂家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及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看,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2021
11-28

事实上青灰瓦厂,清代的东阳木雕在技法上开始向精雕细刻方向发展,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的艺术气质。 

从马上桥花厅出来,又赴巍山镇的史家庄花厅。“这是民国时期的木雕”,陈荣军告诉记者。史家庄花厅仅一厅三堂,并不大,年代也不算特别久远,但是陈荣军很喜欢这处的木雕。他告诉记者:“我称它为‘万工厅’,如果要建木雕博物馆,把它整个迁进去,那就特别好了。” 

受东阳本地文保所委托负责看管史家庄花厅的当地农民告诉记者,史家庄这栋花厅的主人原姓叶,叶家在民国时军、政大员与商界名人辈出,如今散枝大陆、港台乃至欧美。一如东阳的望族,花厅也曾经长期作为本地的学校所在地。 

清末民初,国势衰微。农村的贫穷萧条,迫使木雕艺人流向城市谋生。1896年,杭州协和医院的英国人梅方伯,招东阳木雕艺人在东阳市羊市街元帅庙开设了“仁艺厂”,是东阳木雕商品生产的第一个专业厂,也是东阳木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起点。1920年,上海“仁昌木器古董店”开业。随后,又有上海“王盛记雕刻木器店”、上海“原利雕刻木器厂”等二三十家经营东阳木雕的厂店、作坊开业。抗日战争爆发,百业凋零,部分东阳木雕艺人去香港谋生。香港沦陷,艺人们继往新加坡等地设厂创业。因时顺势,自强不息的东阳木雕在动荡中完成了生产方式的转型,开始走上工厂化、商品化生产,产品通过杭州、上海、香港等地逐步走向世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杭州仁艺厂的东阳木雕相架、书箱获最高等级的“大奖章”,室内陈设木雕工艺品获“金质奖章”。孙科夫妇、宋美龄等都曾购买过东阳木雕家具,港督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结婚贺礼满地雕樟木箱也出自东阳木雕名家楼水明之手。1922年,杭州仁艺厂举行木雕艺人比武,行家相评,公认杜云松为“雕花皇帝”、刘明火为“雕花状元”、楼水明为“雕花榜眼”。黄紫金虽未参加比赛,但因其在业内的声望被誉为“雕花宰相”。 

从工艺艺术层面看,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艺人更加追求精雕细刻,并尝试从传统“雕工体”向以国画画谱为蓝本的“画工体”突破,取得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如巍山鼎丰的门绦环板《仿六如谈天望瀑图》等。但在民国时期也有人认为,过分尊崇精细,反而失之大度,苛求完美,反显繁芜。 

画工体也被称为“绘画体”,是民国初期以杜云松为代表的名艺人创新的成果。“画工体”的问世与东阳木雕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有关。20世纪初,东阳木雕开始了工厂化、批量化、商品化生产。工厂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分工细化——图稿设计成为必需。图稿设计需要参考临摹资料,《芥子园画谱》等就成为当时的首选范本。杜云松技术精湛,工价开得高,但不求荣华富贵,而把钱用在买书、买纸和绘画上。工价低艺术档次低的活从不肯接,宁愿在家看书、绘画,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涵养。他对《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文学名著爱不释手,反复精读;时常临摹研究名家的画谱,刻求创新。他善于将清宫画家吴友如的工笔画和传统的木雕工艺结合起来,推出“画工体”,使东阳木雕从单调、呆板发展为秀丽、精巧的风格,从写意手法逐步演变为写实手法,从而成为东阳木雕革新派的先驱。1912年由他和何其金雕刻的巍山“鼎丰”,横店胡开金民居、前宅让德堂等木雕装饰,画工体已初露端倪,颇具特色,在同行中引起关注。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