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认识2号站官方 > 2号站注册_立瓦厂家江西南城万年桥
2021
12-01

2号站注册_立瓦厂家江西南城万年桥

    万年桥位于江西省南城县城东北五里的武岗山下,横跨盱江两岸,全长411米,桥高10米,桥面宽6.3米,拱圈跨度14米,共有23孔,24墩。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峻工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迄今已有三百七十多个春秋,为江西省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拱桥。 
        桥址处古为歇羊渡,这里又是盱江和黎滩河的合汇处,水流湍激,下有乌江潭,“深险不可测”。宋咸淳七年(1271年)在此设舟三十二艘架浮桥,后毁。明成化二年(1466年)邑人雷显忠在此设义渡,不久也毁坏,其子雷应春,其孙雷炯再捐资置渡,并在岸边建风雨亭,扁额“津馆”,并拿出17亩田专作义渡修葺费用,世人对雷氏三代乐善好施的行为深表敬意,称之为“雷义舟”。明嘉靖年间,邑人又重建,并在东岸建一亭,供人避风雨。 
       崇祯七年(1634年)因久雨江水上涨,一次十余只小船过江,溺死三十三人。是年腊月,分巡湖东道副使、邑人吴麟“闻而测然”,亲往渡口察看。次日,既邀请县府乡绅商议捐资修桥。是年冬动工兴建“划二十四垒,延石九层。墩如太平桥,峭其上。以厚石为之,坚以整。旁周石为栏,其上不屋,以防为灾”。不久,吴麟调往江西按察使,督催更严,亲自“置材计庸,奖勤鞭惰”。历时十四载,到清顺治四年(1647年)竣工。“行者讴歌,观者咏叹”。与太平桥“连亘相望,如双虹饮河”。时人盛赞,可与吴之“垂虹”,闽之“洛阳”桥相媲美。 
       清雍正二年(1724年),万年桥遭水患,中墩毁坏,两孔倒塌,改用舟渡过河,常发生死人事故。建昌府太守李朝柱召集五县绅士共二十四人,商议筹集修复万年桥的资金、石料和工匠等事,并亲临工地筹划,当修复中墩时,水涌沙淤,很难立墩,他鼓励大家:“穷力极底、临难不惧、持久努力、中墩乃立。”工程从当年四月二十二日开始,至十二月十五日完工,全城百姓前往观看大桥修复。至乾隆、嘉庆年间都曾维修过。光绪十三年(1887年)冲坏严重,再次花了五年时间予以修复。1936年“鹰(潭)金(溪)”支线至南城修通后,万年桥成为公路桥。随着南城大桥通车,对万年桥进行了全面修复,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现予以保护。 
      万年桥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结构分桥基、桥梁、桥亭三部分。桥基建筑精致、科学。桥身自下而上都是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垒砌法,单薄轻巧,具有南方桥梁的特征。桥面中间原有一亭,彩绘画梁,两侧有石栏杆,优美雅致。二十四个桥墩迎水流方向凸出如船头状,古代称之为金刚雁翅式,能有效地缓解了湍急的江水对桥墩的冲击,设计非常科学。尤为珍贵的是,万年桥在建造时,曾做了详细的施工记录,诸如用工用料、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工期、资金等都有记载,这是古代桥梁史上流存至今最早最完整的施工档案,历来被建筑史学界和桥梁专业界奉为古代建筑的经典。 
    在交通方面,万年桥位于南城县城东北方向5公里处的武岗山麓,横跨盱江,是206国道重要桥梁之一。206、316国道、昌厦一级公路和G70福银、G35济广高速公路交汇贯穿,向莆铁路穿境而过,阜鹰汕铁路及吉武铁路与向莆铁路在南城接轨,在南城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