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号站代理官网 > 2号站平台登录_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2022
02-20

2号站平台登录_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 :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 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宫殿、房舍的顶部,是整座建筑物暴露最多、最为醒目的地方,也是等级观念最强之处。清朝把《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的27种房屋规格,纳入《大清会典》,作为法律等级制度固定下来。屋顶按照式样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盝顶,卷棚顶。另外还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顶等级高于单檐顶。总的说来,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序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四角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1.重檐庑殿顶
    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庑殿顶又叫四阿顶,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如故宫中的太和殿、长陵譡恩殿即此种殿顶。
    2.重檐歇山顶
    歇山顶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上的脊)。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3.单檐庑殿顶
    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如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
    4.单檐歇山顶
    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
    5.悬山顶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两坡伸出山墙之外)的殿顶,五脊二坡,又称挑山顶。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故宫中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
    6.硬山顶
    硬山顶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墙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
    7.攒尖顶
    攒尖顶有多种形式,且易辨认。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8.盝顶
    盝顶亦分多角,但垂脊上端有横脊,横脊的数目与角数相同。各条横脊首尾相连,故亦称圈脊,如故宫御花园及太庙中的井亭即是六角盝顶。
    9.卷棚顶
    卷棚顶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外露的主脊,两坡出水的瓦陇一脉相通,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左右两山墙可有悬山和硬山的不同。此种建筑,园林中居多,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故宫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在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精品,除去上述单一造型的屋顶外。还有由这些单体屋顶组合而成的复杂形体:北京故宫、颐和园和被烧毁的圆明园都是以屋顶形式的主次分明、变化多样,来加强感染力的,尤其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故宫角楼屋顶的组合造型。
  吻 兽
  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在封建社会中,构件的造型与安装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会要》中记载,汉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鱼虬尾似鸱”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晋代之后的记载中,出现“鸱尾”一词。中唐之后,“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以其形状之大小和数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级之高低。     1.大吻(正脊吻)
  大吻,即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
  屋顶正脊,两个坡顶相交而产生正脊,相交处必然不会十分严密,为了使屋顶两个面的瓦件相交妥贴,不致漏水,在脊的位置上就需要加砖瓦封口,结果是高出屋面,有碍观瞻。于是古人想到在这些高出的脊上做出各种装饰,如动物、植物,以及后来形成的鸱吻,美观又实用。这个鸱吻也是很有讲究的,明清时它荣升为龙之九子之一,性格“好望好吞”。好张望使他往屋顶上爬,好吞噬使他张口咬着屋脊,工匠一剑就把他牢牢钉在屋顶,一旦打雷着火,可喷水。
  目前我国最大的吞脊兽,在故宫太和殿的殿顶上。太和殿的大吻,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我国明清时代宫殿正脊吻的典型作品。
  2.垂脊吻
  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的吻兽名称较多,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檐角最前面的一个叫“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鸡”。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骑鸡”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传说齐国国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他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从“仙人骑鸡”向后上方排列着若干小兽,均称垂脊兽,随着殿宇等级的不同而数目不一。最高等级的殿宇,如太和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1个。房屋品级的不同决定了垂脊兽的数量,殿宇降级,垂脊兽的数目也随之减少。如乾清宫9个,坤宁宫7个,东西六宫的殿顶上大部是5个。每个垂脊兽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含意。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