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间,历经地震等灾害的考验仍能巍然伫立,便在于其结构构件之间使用了榫卯进行连接。传统建筑上的榫接节点除却自身连接的可靠性外,木材质自身的弹性也恰好给予了建筑伸缩余地,使其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地震等灾害带来的冲击危害。
何为榫卯?“榫,剡木入窍也。”(《集韵》)“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说文解字》)我国传统建筑及家具应用了精湛的结构工艺,不用一钉一铆,将两个木质单元通过凹凸结合的方式严密扣合,凸出为榫(枘)、凹入为卯(凿),合称为“榫卯”。榫卯结构利用木材自身拥有的活性应力,来连接两个木质单元,无需凭借其他材料的外在帮助,便可使建筑物或家具各个组件牢固地接合在一起,实现“以木制木”的效果,契合了中国哲学中“因势就利,物尽其用”的思想。依靠榫卯结构而建造的建筑物可历经百年而不倒,家具则可传承数代也不会轻易损坏。
斗拱模型
古人在了解了木材的柔软特性以及掌握了榫卯工艺的应用后,创造了这一复杂的大木作结构,那就是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传统大木作上经典的木构件结构,也是最能体现大木作建筑上榫卯工艺作用的经典范例,斗拱在建筑中的作用就是支撑屋顶的结构承力件,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装饰构件。
古代中国房屋主要形制可以分为穿斗式构架和抬梁式构架两种。穿斗式建筑直接以落地的木柱支撑屋顶的重量,柱径较小、柱间较密。为了解决屋宇的面积收到木材长度及力学的限制,于是利用插金梁或勾连搭(两个屋顶相连)的方式来加大建筑物的空间。抬梁式建筑则采用了减省室内竖柱的方法,屋瓦铺设在椽上,椽架在檩上,檩承载梁上,梁架承受整个屋顶的重量再传到木柱之上,结构十分合理。这些建筑构件的连接都少不了榫卯和斗拱结构的使用,才能确保组合得牢固紧实。
佛光寺大殿模型
在现存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屹立千年而不倒,却是为纯木结构,正是因为整体由榫卯连接,并且由大量运用斗拱结构承重,才能使其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共同成为“世界三大奇塔”。同样仰赖斗拱的力量留存到如今的,还有曾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测绘的佛光寺大殿,它在山野丛林间静候了一千多年,梁柱间的榫卯结构依然像当初建造时一样相互扣合,没有丝毫松动。
如今,榫卯与斗拱结构的建筑已不再是主流选择,人们能够凭借科学技术创造更为坚固耐用的替代品。但榫卯和斗拱依然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不仅仅是因其在悠久历史中发挥的作用,更因其彰显的人类智慧和艺术之美。随着各地仿古建筑的兴起的,使得榫卯与斗拱技艺在今天依然被传承发扬。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lqfgqz.com/?p=6273
>> 转载请注明: www.lqfgqz.com 2022年02月05日 于 2号站-代理总代-二号站注册仿古青砖建材厂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