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站在一些古建筑殿堂之下,抬头目光触及那向上翘起的屋檐时,总会被它那冲向天空展翅的姿态所深深打动和震撼。 到底是什么撑起了这飞动轻盈的屋檐?这就是藏匿于华丽屋檐之下的斗拱,默默支撑了几千年屹立不倒的房屋,古代园林无一不有它的身影。斗拱,斗拱,斗与拱,均为我国古建筑中的支撑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 在传统古建筑中,柱子与梁枋之间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和椽子,古代工匠们便用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拱托着斗,斗托着拱,层层叠叠,组成中国古建筑中最至美的元素。
斗拱的组合很简单,斗上置拱,拱上置斗,斗上又置拱……一旦开始组合,却又千变万化,高深莫测,绝不是简单的“游戏组合”。斗拱又称枓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特的支承构件,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两者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其功能是通过斗栱扩大节点处构件的接触面,改善节点受力情况,缩短所承托构件的净跨,并通过斗拱的层层出挑,支承建筑物的深远出檐。它是建筑物立柱与挑出的屋檐的一个过度,多用于柱顶、额枋、屋檐或构架间,只有在重要的古建筑如宫殿、寺庙、以及其他高级建筑上才能安装斗拱。
斗拱结构在中国木结构建筑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构件,有人曾把中国建筑的木柱和斗拱类比于西方建筑的石柱和柱头,“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斗拱,在形式上被理解成十分重要的构件,部分的原因是来自于其位置类似于西方古典柱式的柱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木构建筑的柱子带斗拱的形象,被相对于西方建筑传统的柱式来看待”,实际上,斗拱与其说起到装饰的作用不如说更多地起结构的作用,其作用大概有二:其一,鉴于木材的材性,其顺纹方向的抗劈裂强度远小于横截面方向的抗压强度,斗拱的使用正是对这一特性的扬长避短的利用。其二,斗拱的使用,使屋檐的挑出大大增加,这样,雨水就更不易淋湿檐柱,防止其受潮腐蚀变形。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四、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
斗拱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造型元素,不单单只是建筑中承载力的小配件,而成为千百年来一直继承的文化要素。 斗拱既作为结构又具有装饰作用,它组成了千姿百态的出檐悬挑形态,扩充了传统艺术资源运用于设计空间,也表现了建筑本身的审美语言,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又不可磨灭的重要性。 现代建筑为了纪念传统建筑形式,也会运用斗拱形式加以简化和变形再加工成为新的建筑构造,加之运用新材料新工艺,现代斗拱建筑更能吸引人们眼球。
【古今阁】–专注高品质斗拱!
公司主营斗拱、水泥斗拱、古建斗拱、仿古斗拱、明清斗拱、五彩斗拱、七彩斗拱、古建斗拱。
业务咨询电话:15172040642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lqfgqz.com/?p=6122
>> 转载请注明: www.lqfgqz.com 2022年01月17日 于 2号站-代理总代-二号站注册仿古青砖建材厂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