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号站代理官网 > 2号站注册开户_斗拱出现的渊源及其发展
2022
01-08

2号站注册开户_斗拱出现的渊源及其发展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尤其纪念性的建筑,如皇室住宅,祭祀用的建筑等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斗拱。 

斗拱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西周,历经数代的发展,才有了现代的辉煌。根据一些古代器物上的结构图案,人们推测,斗拱在西周时就已出现。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 

汉代时,柱顶已用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但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使用斗拱,最初的柱间拱称为“人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 

到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古今阁】–专注高品质斗拱!


公司主营斗拱、
水泥斗拱
古建斗拱
仿古斗拱
明清斗拱
五彩斗拱
七彩斗拱
古建斗拱



业务咨询电话:15172040642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