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号站代理官网 > 2号站平台古建砖瓦关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式类名词解析
2021
02-25

2号站平台古建砖瓦关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式类名词解析

 2号站注册《Q2347-660》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指上下皆有枭混的台基,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2.叠涩:古建中行使砖、石层层向外出挑的做法,多用于塔身、台基、出桅等。
  3.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4.踏跺:呈阶级形的踏步,高宽比一般为1:2,特殊情况下可1:1。
  5.垂带石:在踏跺两旁并隨踏跺的方向倾斜而下的副子,其尺寸同阶条石,与明间两侧檐柱中线对齐。
  6.象眼:位于台阶两侧的三角形部分,在宋、元时砌成逐层内凹的形式,明代以后则用平砌。
  7.如意踏步: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自然石堆砌成规则外形。
  8.礓嚓:以砖石露棱侧砌的斜坡道,可以防滑,一般用于室外。
  9.慢道:长坡道。《营》规定:城门慢道高与长之比为1:5,厅堂慢道为1:4。
  10.撵道/御路:坡度较平缓的一种慢道,用以行车,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路。后主要起装饰作用,在其上镌刻云龙水浪。
  11.阑杆/勾阑:即栏杆,由望柱、寻杖、2号站平台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12.望柱:在栏杆中位于阑版尽端,起分隔作用的高立柱,上多有柱头镌刻。
  13.寻杖:在栏杆中的长条形扶手。宋以前多为为通长,2号站注册开户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后被望柱分为若干段,位于位于望柱之间。
  14.阑版:在栏杆中位于望柱之间,起装饰作用的面板,多有镌刻。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15.寻杖绞角造:宋以前多为为通长关键词排名优化,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绞角造。
  16.寻杖合角造:宋以前多为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不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合角造。
  17.抱鼓石: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多刻去纹。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