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2号站专用通道

2021
10-20

在千年的岁月中,

中国祖先们曾以金取土,

以水和泥,于烈火中烧结成瓦,

将瓦叠于椽木之上,

一瓦遮头,

为中国人又遮风又挡雨。

瓦在,家在。

瓦,

顺乎阴阳,

合乎五行,

它不仅守护我们走过千年岁月,

更是陪伴我们生老病死。

屋顶的片片青瓦

浓缩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精髓和内涵,

展现的是中华民族风格特征的庄重与优雅。

那形似鱼鳞的青瓦,

铺盖于屋顶之上,

给人以沉稳、素雅、静谧的韵味。

小青瓦

小青瓦在北方地区又叫阴阳瓦,在南方地区叫蝴蝶瓦、阴阳瓦,俗称布瓦,是一种弧形瓦。青瓦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是修建楼台、宫殿榭枋、亭廓以及各种园林建筑的首选材料。

瓦适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砖木混合结构等各种结构新建坡屋面和老建筑平改坡屋面。

2021
10-19

刘元丰曾经制瓦的瓦窑,现被用来做青砖。

刘元丰正在演示做瓦的流程。

  红网长沙县站12月12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熊文 通讯员 陈恭森 曾诗怡)江南水乡建筑着意修饰外景,小路、牌坊、祠堂、风水楼阁等都是重要元素。粉墙黛瓦,便是江南水乡建筑的重要标志和典型特色。雪白的墙壁、青黑的瓦,别具一番纯朴、清新的乡土气息。当中的瓦,便是我们当地俗称的“小瓦”,4寸宽、5寸长。

  “天晴盖瓦,雨下和泥”,宋朝的朱熹曾对瓦匠有过精辟的描述,可见这一古老行当由来已久。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不同的地区对瓦匠这一行当的职能有所区分。如有些地区瓦匠既要和泥做瓦,又要上房盖瓦、翻瓦,而在长沙县,瓦匠一般只负责做瓦,建新房盖瓦,或是修屋翻瓦则是泥工的活。

  追忆:小瓦之乡始自宋元

  江背镇湘阴港村86岁的刘元丰老人与这一行当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不止做过瓦,更是在那个小瓦盛行的年代里,第一个挥舞起承包瓦窑带头致富的大旗,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业绩。

  论及小瓦在当地的辉煌史,可追溯到宋元时期。这里曾是有名的小瓦之乡——南阳城古镇,该镇作为宋元时期一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集镇,因其大大小小的瓦窑而声名远扬,成为三湘大地的制窑中心之一。“因为紧邻浏阳河畔、水运便捷。当时的南阳城拥有上百户人家,为方便装卸货物,一条1500余米长的人工运河直通集镇中心。小瓦经水运至长沙、岳阳甚至更远的地方。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小瓦才用土车子运。”湘阴港村支部书记熊文铁介绍,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柴山多,烧瓦的燃料充足;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特有的白膏泥很适合制瓦。因此,大量外乡人涌来打工,有的一家子几个男丁齐上阵,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制瓦的繁盛。

  刘元丰是熊文铁的姑父,回忆起那些年大力发展生产的光景,瞬间打开了话匣子。十几岁时,他就开始看邻里百姓做瓦,设施厂房由窑棚和瓦窑构成。在四面敞开的窑棚里做成胚子,再投入瓦窑烧制。当年红火的是王家窑棚和徐家窑棚,人们从田里挖上来白膏泥堆在禾场里,土办法是让牛踩熟变成黄泥,再刮成皮围在瓦桶周边,然后用带有纹路的“烫子”去刮,这样瓦片就有了纹理,盖在屋上有了摩擦力不易滑动。之后就可以将胚子晾晒或阴干了,再套成一沓沓的,投放进窑中燃烧。如果是烧柴,需四天四夜不断火,烧煤则要半个月。一道工序是淬火,用水蒸气将其淬成黑色,以提高硬度。

  发迹:带头致富成当地首个万元户

  20多岁时,刘元丰在大队上出集体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刘元丰一听闻将实行包产到户,还没等正式通知,有远见的他就不声不响地抢起了先机。

  他先是赊账花2分5厘每担泥的价钱,雇工运了大量白膏泥来囤,七八个人足足挑了一个礼拜。泥巴多到什么程度呢?“后来烧了一年都没烧完!”刘元丰回忆。“你现在又没钱,担这么多泥做什么!”当时有很多人反对,连老婆熊美兰都来了脾气,“你搞鬼路,就要过年哒还欠账!”但刘元丰仍坚持己见。

  接着,刘元丰又在生产队赊账700元买了一头黄牛,随即又以900元的价格转手卖掉,赚的钱付清了之前担泥巴的工钱。周围人看到他如此会盘算,也就不再言语什么了。

  等到包产到户的通知正式下来,他立刻提出要承包瓦窑。可是当时组上只有三个窑,这么多户怎么分?这时,他又远见卓识地提出了股份制。

  后,他与人合伙包下大的一间窑。就在其他人担忧是否会亏钱时,他请来技术师傅开始烧30万片瓦的第一窑。“每一窑,要多少柴,能烧多少片,我都很清楚,不会浪费一点料。”第一窑烧制成功,刘元丰净赚3000元。他一鼓作气又将其投入扩大生产,连出了两窑。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轮到其他股东烧制第三窑时,由于该股东没看准火候导致瓦片没烧熟,其一气之下不管堆在里面的瓦片,就是不腾窑,刘元丰只好赶紧在自留地上新造一座窑。当时天气干燥,小瓦走俏,刘元丰只用两个月就烧了三窑,1983年共烧了10窑。当之无愧,他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第一个家里通上电、看上电视的人。光荣的是,作为致富带头人,他还被邀请到位于潘家坪的长沙县政府参加了表彰大会。

  隐退:工厂磁瓦兴盛瓦窑随之关闭

2021
10-19

仓巷街

那是周五之夜,陪着妻子女儿一同到文化宫影院观看了口碑炸裂的开启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的《流浪地球》之后,已经差不多十点了。我们打不上车。或许,还是年未过罢的缘故吧,城市的街巷还是车水马龙,与街灯相互辉映的红灯笼还绽放着柔和而温馨的光,人来人往,一点儿没有归于寂寥和宁静的迹象。

回家的路并不远,只有不到三公里。我建议步行回去,锻炼赏夜景,两厢不耽误。她俩不干。就在我们为如何回家争来争去的时候,女儿提了个建议——要不,我们一块儿去仓巷街吧?

好主意!

文峰北路

仓巷街是闻名遐迩的一条网红街。春节期间,微信朋友圈、微博上曾流传很多关于仓巷街的图文,在我的内心底,也早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期盼,只不过时间不济,以至于始终没有成行。那晚,趁着月光迷人,伴着夜色诱惑,我们决计一同探究春色灯影里的仓巷街到底何种风情令人如痴如醉。

仓巷街在文峰北路,紧挨文峰塔、十二府。文峰塔是古老而璀璨的城市名片,建于五代后周,上大下小,风格极为别致。十二府是后来建起来的仿古建筑,颜值很高,可谓现代商业新地标。作为古都,或许,也只有如此古风古韵,才配得上这一座城市见证数千年兴衰荣辱的历史厚重。我漫步湖畔,微醉于十二府倒影如画,遥想着殷商甲骨记载的久远文明,洹水渔翁驾驭的历史车轮,以及六尺仁义巷彰显的人文精神,就不能不由衷地给予这一方浑厚的土地一片深情。

十二府

顺着文峰北路向东走,路过全国有名的口腔医院,便是仓巷街了。它并不招摇,并不绰约,像一个心怀故事的忧郁的女子,端坐在繁华商业街的后面,不声不响,凝望着深邃的夜空,凝望着突兀的老树,凝望着那些给它打上网红标签的闲庭信步的行人。

仓巷街并不是原来就有的名字。起初,因位于县衙粮仓门口,这条街被称之为仓门口街,确是土得掉渣,俗不可耐。后来,粮仓废了,鉴于其是老城区内的重要街巷,故“粮仓”“街巷”各取一字,取名曰仓巷街,如此一改,听上去就好了许多,至少,与仓门口街相比,多了些古朴典雅。

仓巷街

仓巷街不长,只有528米,也不宽,只有4.9米。青石铺路,青砖砌墙,青瓦覆顶,简约而狭窄的院落,粗壮而挺拔的树木,古老而斑驳的招牌,尽显与现代建筑格格不入的灰色基调。低矮店铺,高大门楼,历经了人有高低贵贱的历史烟云,诉说着天有风雨霜雪的岁月流长,行走其间,如在历史深处,邂逅明清,偶遇民国。

深夜的仓巷街,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的门楼,一边孤零一盏,有的门楼,一边相连三盏,但不论怎样布局,在厚重的夜幕里,那一抹浓艳的绯红,都显得格外耀眼。黄色的灯光,打在青砖青瓦上,映射出绚烂而饱满的金黄,尽显大气,庄重。青石路,青砖墙,金屋顶,红灯笼,如黑色画布上打造的人间美景,古色古香,悠远绵长。

大仓门

虽是深夜,但这里还是一如既往地熙攘喧闹。从春节到元宵,这里安排了许多极具中国风的节目表演及活动,如舞狮表演、旗袍秀民族服饰表演、传统武术表演、战鼓表演、元宵猜灯谜等。古朴的街巷,传统的表演,除了渲染节日气氛,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打造文化盛宴,展现文化魅力。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表演夜里没有。在游人如织的流中,我放任自己的思绪倚靠着青砖的脉络穿越历史重山,遥望那年那刻,孩子们在巷子里的年味中奔跑穿梭,欢颜笑语,大人们在红灯笼的魅影里燃放烟花,迎接新年。

仓巷街

2021
10-16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悠久,建筑历史亦非常悠久。作为中国地上文物大省,尤以古建筑居多。

山西省目前登记的古建筑共18418处,其中木构建筑达9053处;

佛光寺东大殿

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全国共有160座,山西现存120座,占到了总量的75%;

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全国共有440处,山西独占350处,占到全国的近80%;

全国现存4座唐代木构建筑,全部在山西!

五台南禅寺

山西省古建筑数量和质量都是全国之首,从寺观庙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楼塔桥梁陵墓以至石窟寺等,门类齐全,还有相当多的古建筑没有被登记在册。

清徐狐突庙

而数量众多的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琉璃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是全国第一。

因此,山西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誉。

为何能保存得那么好?

其实,保存得多和保存得完好是两回事,山西境内早期木构古建保存状况较差、残破不堪的有很多。

但是总体来说,山西古建筑相较于其他地方,算是开挂一般的存在了!

历史延续性好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整体发展较均衡。

关中在唐后彻底衰落,河南在宋后无闻,山西虽没有中古时期长安、洛阳这样的全国政治中心,但未经历大衰落。

大同华严寺

晋北大同是辽金和元早期的陪都,明代以边贸马市著称,太原在元明时期与河北真定并称华北两大都会,平阳是金元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

明清,山西商业的繁荣直至阎锡山建设的模范省,都延续了这一地位。

长治观音堂

可以说,在唐宋以后,华北地区整体衰落后,山西算是好的了。

地理位置封闭,受战乱影响小。

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大山多且偏僻,交通不便,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自古战乱相对较少,所以古迹很少遭破坏。

山西地形表里山河,东西各有吕梁太行两座大山,南面有中条山横亘于黄河前,中间是汾河,整个地形易守难攻。

万荣东岳庙飞云楼

自唐朝李渊李世民父子发兵并州,从山西起家后,并未在山西建都,而选择了位于陕西的长安。

自此以后包括在这之前,山西都远离战争和政治中心,避免了战争的毁坏。

而民国以来,阎锡山一手主政山西十几二十年,山西的铁轨比正常铁轨略窄,没有与国内其他地方同轨,缓冲了现代战争带来的破坏。

天台庵

另外,日军侵华战争中使用的轰炸在山西远少于其他靠近东部的地方。

战争虽频繁但多发生在边关,多数地区一扫而过,没有天翻地覆的破坏。保存下来的古建筑自然就多。

气候干燥

干燥是古建筑被保护的重要条件。北方气候干燥少雨,少地质灾害,木结构怕火怕水,比起南方,更利于木质建筑保存。

浑源大云寺

近代太穷了

从建筑基数上来说,明清时山西普遍比较富裕,煤炭、炼铁,所以建筑比较多。

只不过近代,东南兴起以后,晋商衰落,经济发展较南方缓慢,才相对衰落,不富裕也导致商业化破坏较少,少大规模拆建活动。

悬空寺

建国初期,山西太穷了,那时候沿海各地,北京、天津大拆大建,而山西只能可怜眼巴巴的看。

那一堆旧房拆起来要钱呀,穷就没钱盖新房子,古建筑存留的就比较多,客观上也帮助了文物的保护。

好容易等了几年准备开始搞建设了,这些古建的价值也被社会所重视了。

繁峙三圣寺

不过换言之,近代比山西更穷的,河北、山东、河南,倒没留下多少古建。所以,其他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

民间信仰浓厚

山西人号称北方人中的南方人,性格温和、恋家、喜经商、不喜大批斗搞破坏。

历史上宗教信仰气氛浓厚,民间结社组织发达,历代乡绅会组织修缮,这对修建维护庙宇很重要。

应县木塔

山西有一部分古建保存的好,是因为很多牛逼的古建不为人所知,典型的代表是应县木塔。

这是一个辽代(公元1056年)的全木结构的塔,直到梁思成的发现,人们才慢慢的知道它的存在和牛气之处。

山西以它几乎未经包装的素颜,向我们展现了千年的沧桑,默默讲述着一个个故事,令人惊叹又回味无穷。

广仁王庙

如果你是一个古建筑爱好者,去山西恐怕没个一年半载的出不来哦。

作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山西古建筑代表了中华文明历史建筑的精华。

它们是三晋大地上立体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华章!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融合建筑、文化、文创三大行业,汇集“资讯、商务、文化、交流”四大服务平台。

2021
10-16

  青砖黛瓦五巷情,文昌水秀稻河美。7月28日,航拍江苏泰州稻河古街区,民居鳞次栉比。

  始建于元末明初的稻河古街区是泰州较大的古建筑群落,空间布局井然有序,长江水和淮河水在此交汇,涵西和五巷分居东西,稻河和草河贯穿南北。据介绍,稻河历史上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市井文化丰富。如今,传统和现代文化元素的碰撞和融合,正在赋予了这座古老又年轻的街区更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网址: 关键词:仿古青
筒瓦,

青瓦,青砖

上一篇:“千年不倒”的山西古建筑,为何能保存得如此好?
下一篇:北京考古新发现汉代窑址 摆放整齐青砖极为少见

2021
10-16

上古寨,以红色精神为冠,明清过往为袍,兵防文化为骨,在历史长河中放射出熠熠光辉。而这样一个奇绝的建筑,近年却恍如昨日黄花,面临着”自生自灭,逐渐损毁”的窘境。7月9-13日,怀着文化传承和遗址保护的使命感,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南汝城县石泉村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胡氏族谱 李开才 摄

  巡游书页祠堂,叹古寨之史

  据《胡氏家谱》记载,上古寨故址在道光庚戍年间已存在,具体修建时间已不可考。但毋庸置疑,上古寨为胡氏世代避乱之良所。几百年的共存相依,胡氏与上古寨的联系已融入血脉。

  有幸借阅了《胡氏族谱》,了解乱世悍匪胡凤璋与上古寨的”爱恨纠缠”。年事颇高的村书记缓缓向我讲述了了胡凤璋的一生。胡凤璋,名训忠,字金堂,为家中长子,年少离家,中年归乡。虽然他曾一度为匪,但积极抗日,曾经在这里组建了抗日会。”村书记回答。接着,他又向我们介绍说,近年来陆陆续续有红军后代来上古寨。去年汝城红色旅游节时,朱德的孙子前来参观。老人的笑容里,隐隐的都是对上古寨的欣喜的与自豪。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叹息道,现在村子里知道胡氏文化和上古寨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上古寨与胡氏村落的保护也越发力不从心。实地考察时芦苇丛生,断壁残垣的景象与老人紧蹙的眉头交织在一起,引发了我们对上古寨保护与开发前景更为强烈的担忧。一个民间建筑的奇葩,不应该就此沉寂。

图为:团队与石泉村老人进行交流 陈可意 摄

  探访深巷村民,询古寨之音

  经过深思熟虑,团队决定深入石泉村深巷,随机探访村民,了解他们对于上古寨的看法。一位阿姨向我们讲述了村里流传的湘南王”胡凤璋”的民间故事,并热心建议我们向当地的老一辈咨询情况。她说:”我们都知道的少,不太了解,逢年过节才去上古寨祭拜一下祖宗。你们去问问村里的老人,他们对上古寨比较清楚。”根据接下来十几个走访,团队成员了解到,上古寨从古至今的祭祀作用还存在,但是蕴含的族群文化 、兵防文化已经逐渐流失。红色的鞭炮还在响,上古寨的身影却已逐渐淡去。

  何处发展?何以发展?胡氏村落门桥上”缅怀祖先承基业”的大字仍赫赫在目。寨堡杂草丛生、文化逐渐断层,这些是胡氏族人想要看到的吗?惋惜之余,认真询问了石泉村村主任上古寨衰落的深层原因。

  团队成员询问道:”主任,我们了解到上古寨正处于第七批非遗的申请阶段,村子里有没有什么想法来保护和开发上古寨?

  ”村里一直有心保护上古寨遗址,可是一个是没人,一个是没钱。你也看到了,我们是个贫困村,村子里年轻人一般都出去赚钱养家糊口了,老人留在家里带孩子。我作为村干部,村里事情忙不过来,也没法安排人定期去保护维修上古寨。单单是维修这个石墙就得好几百万,村里集资筹不出这个钱,向国家申请程序复杂时间长。”胡主任话音刚落,一阵长久的沉默。看着宣传册上鲜活的、色彩明丽的上古寨遗址,对比着团队实地考察到的现状,团队成员对小众遗址的保护现状感到痛心。一个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要有当地村民的参与,当地政府的参与,也不能仅仅只有他们。

图为:团队与石泉村村主任在村部合影 村民 摄

  一项建筑的瑰宝,一页历史文化的扉页,一群人乡愁的寄托,不能让它暗淡湮灭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仍记得清代咏上古寨的一首诗:”湾下上看倚槛悬,阁栖高起直云连。环屏翠列中峰秀,保障青围四壁坚。闲兴寄时临榭月,霁光摇处动村烟。攀跻曲径苔纡绿,关险盘根有石泉。”一个灿烂文化遗产的的保护与发展,需要当代每一个人的用心关注、用爱传承。呼吁着更多的小众遗址能够被世人发现、传播、弘扬、发展,用星星之火,点燃非遗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燎原之势。

2021
10-11

故宫既是世界上较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较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实现2020年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这一目标,故宫博物院正在实施“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和“平安故宫”工程。2018年2月1日,故宫博物院在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南京金陵金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第一批“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基地”。

此次捐赠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材料,符合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要求的材料性能标准。自明初永乐帝南都北迁并营建紫禁城开始,一直到清末宣统帝宣布逊位的五百多年间,陆慕窑区始终都是皇家建筑宫殿中金砖的唯一烧造采办之地。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的金砖技艺于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陆慕御窑金砖厂是金砖技艺唯一责任保护单位,是唯一有能力生产古法金砖的企业。同时,2002年故宫大修工程开始至今,南京金陵金箔厂是故宫古建筑修缮金箔的唯一供应产地,故宫午门、太和门、神武门、寿康宫、慈宁宫等修缮工程均有使用金箔修缮。2006年,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目前在古建筑材料供应市场上,已经难以购得符合要求的优质传统材料,更难以保证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所需要的传统材料质量。”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维修保护古建筑一直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和原型制的“四原”原则,但是在此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传统工艺正在消失。因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并鼓励恢复原味传统工艺。为了保障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的质量、保护传统古建筑材料生产工艺的传承和推广,故宫博物院建立了材料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符合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要求的材料性能标准,重点研究传统材料质量检测、生产流程规范、传统工艺、价格评估、性能试验等。对于失传或濒临失传的传统材料制作工艺,故宫博物院也选择优质的厂家合作,进行抢救性保护,以求大限度的保存故宫古建筑文物价值。

单霁翔指出,对于故宫古建筑的每一次维修保护,都应该是研究性保护项目,而不应该作为一般的土木工程和一般的建筑工程对待,都要承担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这次向故宫博物院捐赠的官式古建筑材料,更多的把濒临失传的传统古建筑材料制作技艺展示给公众,让社会力量关注传统工艺材料,对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有裨益。

2021
10-10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5日电 (鄢怀林)“我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情,不仅是挑战自己的能力,更是对毅力的挑战。修复柏林古镇魁星阁楼就是一个例子,难度越大、越不好做,我就越喜欢。”5月24日,唐在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唐在银修复的柏林古镇魁星阁楼。鄢怀林 摄         

  近日,广元市昭化区对2017年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来自剑阁县普安镇从事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唐在银在柏林古镇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中,因修缮柏林古镇魁星阁楼获表彰,荣获了“优秀工匠”称号。据介绍,这已是唐在银在古建筑修缮工作中荣获的第四个荣誉称号。

  柏林古镇魁星阁楼高15米,全木结构。底层,石板街道穿楼而过;中层为戏楼,三层柱头上为斗拱飞檐,檩枋上彩画依稀可见。堂内有魁星像,左手握朱笔,右脚踩鳌头,呈一“魁”字,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

  古建筑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记录下来的各个时期修建时的建筑形制、构件质地及制作工艺等。“充分考虑建筑特点,坚持对原做法、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唐在银说,这种努力在柏林古镇魁星阁楼的修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修缮之前,魁星阁楼破旧不堪,甚至可能存在倒塌的危险。”唐在银介绍,柏林古镇魁星阁楼修缮是他与他的团队在去年8月接手的工作,工期仅有不到四个月时间,根据修缮方案要用掉50多方红松木,在不破坏原貌的情况下,还原魁星阁楼。接到修缮工作后,摆在眼前困难不是技术,而是交通、天气、取材三大难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他与他团队,走访全市各地寻找木材,在雨天也没有休息,通过人力将一根根木材运到破旧的魁星阁楼下,然后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在去年12月,可接待50余人观赏的魁星阁楼展现在游客面前。深受文物专家和广大游客的赞扬。

  唐在银告诉记者,如今的魁星阁楼保留整个建筑的原有框架,木质的结构、戏楼、魁星像都是魁星阁楼原有的,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100年之内是不需要大范围修缮的。

  1958年出生的唐在银祖辈以古建筑营造、家具制造等为业。唐在银勤奋好学,在父亲的熏陶之下,从小对木作、雕塑和绘画等很感兴趣,父亲的支持极大地激励了唐在银从事古建筑木雕艺术的信心。16岁时,唐在银就开始跟随父亲学木工,22岁就开始涉足古建筑行业,28岁时就在古建筑修缮工作中有了很深的造诣。2003年至2007年之间,他在北京带班修缮故宫、天安门、颐和园等古建筑中,他先后被授予“先进班组”、“特级技工”、“特级工匠”等荣誉称号。

  从精致的木雕工艺品,到亭台楼阁、祠堂庙宇、石雕古墓……经过40多年辛勤努力,他渐渐成了全国有名的古建筑营造师,文物修缮匠师。作为一位比较全面的民间工艺匠师,他不仅擅长木雕,而且对泥塑、绘画、浮雕、石刻也颇有研究,加上自身社会生活的锤炼,对古建筑营造技艺有着深刻的意识。

  “手艺工匠都是极普通的人,大多数没有很高的学历,他们用一双双平凡的手,一直传承、守护着古建筑民族精粹。我现在已经年过花甲,希望能够建一个古建筑营造技艺(含手工技艺项目)传承基地,让更多人来了解、学习,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开来。”唐在银说,搞古建筑修缮工作的一辈子就跟古代的木头砖瓦打交道,但他也有情怀,一砖一瓦都是与历史对话交流的载体,那是感情的凝结,更是责任和担当。

唐在银修复的柏林古镇魁星阁楼。鄢怀林 摄         

  近日,广元市昭化区对2017年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来自剑阁县普安镇从事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唐在银在柏林古镇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中,因修缮柏林古镇魁星阁楼获表彰,荣获了“优秀工匠”称号。据介绍,这已是唐在银在古建筑修缮工作中荣获的第四个荣誉称号。

  柏林古镇魁星阁楼高15米,全木结构。底层,石板街道穿楼而过;中层为戏楼,三层柱头上为斗拱飞檐,檩枋上彩画依稀可见。堂内有魁星像,左手握朱笔,右脚踩鳌头,呈一“魁”字,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

  古建筑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记录下来的各个时期修建时的建筑形制、构件质地及制作工艺等。“充分考虑建筑特点,坚持对原做法、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唐在银说,这种努力在柏林古镇魁星阁楼的修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1
10-09

  青瓦适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制品、砖木混合结构等各种新建坡屋面和老建筑改坡屋面。青瓦有以下种类:

 


  小青瓦:小青瓦在北方地区又叫阴阳瓦,在南方地区叫蝴蝶瓦、阴阳瓦,俗称布瓦,是一种弧形瓦。用手工成型,在烧熟之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洇窑,洇窑之后起化学反应才呈青灰色。规格大的在30×24、24×20、20×18规格不等。是修建楼台、宫殿榭枋、亭廓以及各种园林建筑的材料。


 


  唐青瓷瓦:唐青瓷瓦为通体的瓷质青瓦,它瓷化程度高,吸水率小于1%,具有强度高、密度高、抗冻、耐急冷急热、耐腐蚀、不生青苔,不会褪色,使用寿命可达千年,可以在世界任何恶劣环境下使用。在高档的唐式建筑屋面应用广泛。是古建筑修缮、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上等建筑材料。

2021
10-09

       相信朋友们在观看电视剧和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古代建筑所使用的古建砖瓦有很多颜色,这些颜色仅仅是为了达到视觉上的美观吗?不同颜色的砖瓦有什么特别的象征呢?

       一提到古建筑砖瓦,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故宫这样的建筑中所使用的砖瓦。没错,故宫属于明清建筑,即我厂常说的古代建筑。故宫中使用的古建砖瓦以黄色为主,这与它是皇家居所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黄色喻意高贵、尊贵,所以只有皇宫才能使用黄色砖瓦。另外,因为孔子被加封为”文宣王”,所以孔庙使用的也是黄色砖瓦。

       王公大臣地位较高,所以他们的府邸使用的是绿色古建筑砖瓦。同样使用绿色砖瓦的,还有宗教寺院中的建筑。

       黑色古建砖瓦大多用于品级较低的官员和富贵人家,特殊的地方也会使用,例如故宫藏书的文渊阁的屋顶。这是因为黑色按照五行来说属水并在北方,文渊阁使用黑色砖瓦代表以水克火,起到消防作用。庙宇的配房也多使用黑色砖瓦,表示等级较低,显示尊者居中的思想。

       蓝色代表天的颜色,在天坛这样用于祭天的场所中会使用蓝色砖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