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号站注册《Q2347-660》影壁,也称照壁、照墙,与萧墙一样有屏障的作用,不过它们的身份可大不相同。
萧墙是专门用在皇宫内的,所以也常常用萧墙代指宫墙,萧墙内外就进一步引申为宫廷内外。
影壁则分布较为广泛,不仅限于宫廷。影壁一般是一面独立的墙壁,建在宫殿、寺庙、园林、祠堂、住宅等各种类型建筑的大门内或大门外,与大门相对。它是古代建筑中一道富有文化气息的风景线,如孔府影壁、北海琉璃九龙影壁、北京白云观影壁、杭州凤凰寺影壁等,2号站注册登录皆享有盛誉。
乾清门旁的照壁影壁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影壁遗迹存于陕西岐山县凤雏村西周宫殿,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雷台汉墓影壁已颇具规模,高达三米。
唐代史料就曾提到影壁,宋代绘画中也有在大门内外建影壁的图像。
明清时期影壁大量地出现于各种建筑,尤其是宫廷建筑中,艺术上也渐趋精美。如北京皇极宫门影壁、北海九龙影壁、宫廷门前花鸟影壁等,采用琉璃雕刻手法,壁面凹凸起伏,姿态各异,色彩纷呈,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影壁有屏避视线的实用功能,可以在大门内或大门外形成一个与街巷既连通又有限隔的过渡空间,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如山西太原明代崇善寺大门外的影壁、明清北京宫殿皇极殿大门前用彩色琉璃饰面的九龙壁、山西五台山塔院寺东门外的影壁,都既美观又实用。
2号站注册《Q2347-660》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中国古建筑欣赏
古建屋顶的等级表示:
•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2号站注册登录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
布局形式: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2号站平台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类别:
•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二种形式:
• 一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 二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梁柱式结构的优点: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中国古建筑欣赏
北京大学校门:
• 典型的中国古建筑内是中国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
• 斗拱、彩画、匾额、和威武的石狮子,清代的王府花园风韵犹存。
中国古建筑欣赏
优越的抗震性能: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内装修:
中国古建筑欣赏
优美的外形: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丰富的平立面、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规整的平面布局方式。其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显得庄严、雄伟,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
• 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
•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
• 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
• 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
• 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
• 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
•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
•
彩画的分类:
明清时期的彩画主要分三大类:
• 一类是完全成为图案化的彩画,分为和玺(以金色龙凤为主要题材)它们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题材来定其等次。
• 另一类是后来才兴起的“苏式彩画”(苏指苏州),它的特点是在梁枋上以大块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内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故事、戏剧题材。一般园林中多见。
• 第三种叫沥粉,如故宫太和殿的柱子以贴金沥粉缠龙为饰,遵化清东陵慈禧陵在楠木梁枋上素底描金彩画,达到了金碧辉煌登峰造极的地步。
•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富有诗情画意
丰富的雕塑装饰: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建筑与环境的配合: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之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其中讲地形、风向、水文、地质等部分,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历代陵墓尤其重视地形环境。所谓的“龙脉”即考虑到周围数里、数十里,甚至数百里范围的地形、风水。
园林巧于因借:
园林是综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艺术,景随时换,步移景转。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2号站注册《Q2347-660》古建瓦分为琉璃瓦和黑活瓦(砖雕瓦)两种,琉璃瓦上的小跑第一个是仙人,后面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黑活瓦的小跑从前往后依次是仙人、狮子、天马、海马。仙人在小跑中单算人的一类,而兽只有三个。但一共四条垂脊上都有,这样就是12个。但是一般硬山式建筑可以只有前面的两条垂脊有兽,而后面的没有。所以就是六个兽。
在古代时,律法森严,琉璃瓦多数为皇家使用,老百姓家只能用黑活瓦。而以上所说的,建筑形式中,硬山式建筑可为老百姓用,2号站平台悬山式一般是商业使用,庑殿式建筑为中国最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只有皇家理事的地方才能使用。
所以,五脊六兽所说的建筑形式是硬山式建筑。但老百姓家所用的建筑形式为卷棚式,不是起脊式的。一是起脊的建筑需要主人的身份和权利,2号站注册登录二是造价高。所以一般老百姓家的建筑只有两条排山脊。所说的“五脊六兽式”的建筑要么是达官贵人用,要么就是家财万贯的人用。
好比有人说你高兴的五脊六兽的,意思就是说你高兴得像达官贵人一样。
2号站注册《Q2347-660》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国,提倡忠孝节义、礼仪廉耻,主次分明,长幼有序。这种文化体现在建筑上,必有主次,有尊长,有主是主要的,陪衬者是次要的、附属的。例如大门开在一宅的前边,代表门户,代表一家的水平地位与身份,这是主要的。在主要大门之前端,东西建有辕门,辕门是表示停车下马之位置,这样使大门更加宏伟气派。
此外,还有众多陪衬建筑。
乐楼:一般建在大门对面,是用于举行喜庆婚丧仪式。
华表:常建在主要门的前端,2号站注册登录似柱不是柱,似塔不是塔,用它作为一种标识的陪衬建筑,把这一处建筑烘托起来。
石狮子:一般在大小建筑组群中,都用石狮子守门的。狮子是百兽之王,有狮子守门,百兽邪魔都不敢进入,所以在古建筑中处处都用雕刻的狮子作为装饰。
戏台:用来演戏的舞台,一般建在大门之外。一般庙宇是公共集合之场所,所以在寺院庙宇之前端建造戏楼。这种设计方式在山西更为流行,因为历史上山西人有看戏的习惯,元代戏曲发达,因而在元代建设戏楼更多。在中国,从单体建筑到大的建筑群体都有陪衬建筑或景点,内容丰富。以上是比较大的方面。小的方面,有石兽、石柱、望柱、台阶等等。
上马石:是在合院住宅及大建筑群的大门前,必须要设的小品。在古代,要骑马就得上马下马,腿没有那么长,就要用一块石头垫起来,正好相当于上马下马的高度。为此,需固定一块石头,将它刻出阶梯式摆在大门的两旁,当人们上下马时,可以应用。
牌坊:是起标志作用的建筑。一般建在大门外轴线之前端或建在大门内部院子中,或左或右。牌坊有大、有小,2号站平台登录有带顶的,有不带顶的,从唐宋时期起就越建越多。
2号站注册《Q2347-660》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祐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县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迁于现邹县城南关。
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式配列。现有殿庑64楹,2号站平台登录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
棂星门是孟庙正南门。棂星门内左右各一木坊,名为”继往圣”、”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家之来”的功绩。
亚圣庙石坊,为亚圣庙第二进院落门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石坊通高5.2米,四柱三门,柱顶饰以宝瓶、穿云板,类似华表。正中坊额镌刻”亚圣庙”金字楷书。左右坊心镌以”云中翼龙”、”海水蛟龙”图案,极为精美。
东庑、西庑位于承圣门内(”庑”,即古代堂下走廊、房屋)。东、西庑内供奉孟子弟子及11位对孟子学说有贡献的学者,各设神龛木主用于供奉。这些供奉者有公都子、高子、盆成括、屋庐连、浩考不害、公孙丑、陈臻、钱唐、子叔疑、孙爽、彭更、徐辟、咸邱蒙、孟仲子、万章、充虞、季孙氏、桃应、孔道辅。 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殿七楹,高17米,横宽27.7米,纵深20.48米,为绿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殿下竖立26根八棱水磨石柱,柱下托以覆莲状础座。前廊下8根柱上饰以翱游的双翅翼龙、宝相牡丹、西蕃莲等图案,技艺精湛。殿外梁坊斗拱饰以宫殿和玺彩绘,金碧辉煌。殿正中门楣上悬有清高宗乾隆御书”道阐尼山”雕龙巨匾,殿内迎门金柱上悬巨幅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亦为乾隆手书。亚圣殿正中为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奉孟子塑像,服饰采用宋代元祐年间礼制:着九族九章(冠有九族,服饰有九种图案),为公爵之服、正一品服饰。殿内东侧神龛内供奉孟子高足利国侯乐正子塑像。殿内西侧竖有北宋宣和三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刻。
孟庙内保存有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碣280块,其主要内容有历代封建皇帝封赠圣旨、孟氏家族谱系、历代维修扩建纪实、文人骚客诗词赞颂等。其字体楷、行、隶、篆全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重要的碑刻有西汉《莱子侯刻石》、《秦峄山刻石》、2号站注册登录东汉《石墙村刻石》、元文宗八思巴文《封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明《孟氏宗传祖图》碑等,是研究我国历史和孟庙沿革的珍贵资料。
孟庙内各种树木430株,其主要树种为柏、桧,还有少量的古槐、银杏、紫藤等。这些古树多栽种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参天拔地、青翠翁郁、森然茂盛。孟庙古树名木中有四大自然奇观:”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洞槐望月”、”桧寓枸杞”。孟庙的古树景观在明代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吟颂五言律诗一首:”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
孟庙在”文革”期间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80年以来,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复原维修,现已恢复到清代初期的原貌,每年有大批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2号站注册《Q2347-660》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 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曰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 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 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 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 “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 “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 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 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2号站平台登录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 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 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5. 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 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15. 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17.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 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18.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19.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
20.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21.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22.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23.移柱法:宋辽元金, 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
24.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 比较隆重的建筑。
25.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 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
26.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2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28.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 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1)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2)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3 )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4) 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
(5 )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
29.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 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 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
(1 )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2 )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3) 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
(4 )正心瓜栱(泥道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栱。
(5 )正心万栱:(慢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二层横栱。
30、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31、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32、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33、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 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34、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 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
35、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 那一段。
36、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 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斗步一样长。
37、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
38、月梁: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3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40、托脚:支撑平傅的构件
41、叉柱造:(上下柱交接)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
42、缠柱造:它是下层柱端 增加的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结构外观稳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
43、砌上明造:屋内不用平棊,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则月梁负屋盖之重。
44、上昂:在铺作层数多而高,但挑出需要尽量小的要求下,头低尾高的上昂可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取得挑的 更高的 效果,只用于里跳。
45、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 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跳台。
46、草袱:是在平棊以上,未颈艺术加工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47、乳袱:两椽袱。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斗放在铺作上的。
48、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载。
49、明袱: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50.平梁:一道梁椽袱,是梁架最上一层的 梁。清代称为太平梁
51.箚(扎)牵:一般用于乳袱之上,仅长一架,布承重,固定桁的位置。
52.平坐之制:其铺作减上屋一跳或两跳,宜用重栱及逐跳计心造。
53.溜金斗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主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 起结构作用。
5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55.版门:用于城门或宫殿,衙,署的大门,一般为两扇。
55.1 棋盘版门:先以边梃上下抹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幅若干,后在框的 一面钉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
55.2镜面版门:门扇不用木框,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再用横木联系。
56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分为花心和群版二部。
57.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58.窗:唐以前以直棂窗为主,固定不能开启。宋代开始,开启窗开始变多。
58.1 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 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
58.2 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
亭,廊,围墙等处。窗孔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等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象的窗棂。
59.平闇(暗):为了部 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再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 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60.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61.
1)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屋顶曲线与构造的关系(包括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线)檐口曲线升起,唐宋有明显的檐口曲线,北宋元明清末间至屋角起翘。
2)屋面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反宇为阳”举架举折的 运用。佛光寺大殿。
3)屋脊曲线:脊檩端置垫木。佛光寺大殿。结构形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屋顶形式:重檐廡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廡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盔顶,盝顶,单坡,平顶,囤顶。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
十三天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 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 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 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 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 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 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 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 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 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 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 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 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 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 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 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 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 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 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光塔 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 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 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 佛教庙宇。
尖顶饰 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 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STUPA) 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PAGODA) 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 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赤陶土 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 长度单位,一里约500米。
枋 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泥笆墙 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门厅 房屋入门前的院落;通往建筑的门廊;大堂邻接的空间。
亭 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城墙 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
屋脊 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
屋檐 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
拱廊 一连串由柱子支撑的拱形结构,有时成对,上有遮盖,形成走道。
柱 梁柱结构中的垂直构件。
柱子 建筑垂直构件,通常横切面为圆形,功能为结构支撑或装饰,或兼而有之,包括柱础、柱身和柱头。
柱身 柱子圆柱状,从柱础到柱头间的部分。
柱廊 建筑有列柱的门廊。
柱头 柱子顶端部分,支撑古典柱式结构比柱身宽,通常会刻意加以修饰或装饰。
相轮 伞状穹顶或亭,有时作为佛塔顶端的塔刹。
祗 天意,自然的精灵。
风水 与自然的调和,进而有让建筑趋于调和的体系。
浮雕 有凹凸的雕刻,依凿除部分多寡,分深刻与浅刻。
粉饰灰泥 灰泥的一种,专用于施加装饰处。
脊饰 装饰用的尖顶饰,通常位于墩、三角墙顶端或侧面。
轩 消暑的小屋,或是作为书房用的凉亭。
问廊 半圆形或多边形的拱廊或走道。
马赛克 以小片彩色瓦片或玻璃镶嵌成的装饰。
栱 雕刻成的突出横梁,通常为木质,位于斗之上,支撑主梁。
密教 与神秘仪式有关的佛教宗派。
密道 地下通道,通常位于柱廊下方。
斜截头屋顶 由两个倾斜平面构成的屋顶。接合部分为屋脊或是建筑最高的线条。
凉亭 位于观景点的开放式建筑,位于园林或是屋顶上。
清真寺 回教寺院,为回教意识型态的具体呈现。
喇嘛 藏传佛教的宗师或僧侣。
喇嘛寺 藏传佛教寺院的俗称。
喇嘛塔 藏传佛教墓塔.通常为瓶状。
棋盘花纹 以小块个体镶嵌成的棋盘状表面,如马赛克。
菩萨 佛的前身,有悲悯之心的灵体。
开间 量度中国建筑内部空间的标准单位。
园 花园或庭院。
冢 古代埋葬用的土丘。
暗层 夹层,通常位于一楼与二楼之间。
殿 高大的厅堂,用于举行庆典或宗教仪式。
碑 直立石造标记,以墓碑最常见,呈柱状或板状,上有雕饰或题字。
经 佛教神圣文字。
道 自然隐藏的力量。
椽 屋顶的木件,通常由屋檐边缘斜铺而下,支撑表层屋顶。
榭 凉亭或轩。
墩 长方形的基础;柱子或墙基部的支撑。
德 儒家的理想品行。
椁 石造外棺,通常装饰精美。
梁 如梁柱结构中的水平构件。
梁柱结构 依靠直线条的柱与梁支撑的结构。
闾里 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壁缘 古典柱式建筑的中间构件,位于阑额之上,檐口之下。
①,L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②,J 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③,L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④,J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⑤,L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J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L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 ,J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 ,L<<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J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L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J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L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J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15,L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6,J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17,L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
18,J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19,L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20,J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21,L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
22,J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
23,L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
25,L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26,J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
27,L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
28,J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
29,L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30,J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
31,L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
32,J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
33,L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55,L戗脊:歇山顶上连接两坡厦宇的脊称戗脊.
34,J九脊顶:歇山顶的宋唐说法,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35,L足材: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高宽比为3:2.栔(音自zi)两层拱之间填充的木件断面尺寸."一材一栔"为足材.其中材高15分,宽10分,栔高6分,宽4分.可见一足材为21分.材分八等.一等材6寸×9寸,相当于四个八等材.如柱径大小为2足材~3材,即42分~45分之间.
36,J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
出一跳――四铺作 出两跳――五铺作 出三跳――六铺作 出四跳――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
五铺作作重拱单杪(音邈miao)单下昂,里转五铺重拱出双杪并计心.(注:重拱――指瓜子拱,慢拱重叠布置.一杪――出一个华拱<垂直于立面的拱叫华拱>.
并计心――用计心作法,每一跳都有横拱.偷心作法――每出一跳缺少横拱.清代每一轴线为一"跴",例宋代出两跳的,清代为五跴<跴即踩,足践也>)
37,L双杪双下昂: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
38,J平水:是指未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先决定一个高度标准,然后根据这个高度标准决定所有建筑物的标高.这样一个高度标准就是古建施工中的"平水".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
39,L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40,J罩: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
41,L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
42,J楣子:苏式彩画中,撩檐枋下部的透构件.花牙子:位于楣子下部,代替雀替的透空构件.
43,L礓嚓(应为足字旁):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挂侧砌,可以防滑,用于室外,66,J雀替:位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连接体之间的短木,2号站注册登录减少梁枋净跨.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小净距,艺术上的过渡.
44,L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
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
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
泥道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最外跳在挑檐檩下,最内跳的单层横拱.
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
双层斗拱:分别叫瓜子拱(下方短粗),慢拱(上方细长).(宋)
交互斗: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
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一般有两个.
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柱头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正心枋――清)
撩檐枋: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宋)(挑檐枋)
平棊枋:最内部令拱上的枋.(井口枋――清)
罗汉枋:在内外跳慢拱上者.(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
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
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
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
插拱:全部都是偷心造的做法.
2号站注册《Q2347-660》在建筑材料之中,青砖建筑材料可以说是穿梭了千百年间的建筑了,它曾经建筑了无数的建筑,而且也成功的建筑了流传了千年都不坍塌的优良建筑,像故宫,天坛,长城等等,都是使用了古时的青砖材料。从上面的三个建筑就可以看得出来,青砖这种建筑材料是可以打造出风格不同的建筑的,这和它的种类繁多也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青砖材料有着不同的尺寸和不同的形状,2号站平台登录这是为了方便建筑更多更好的建筑,像建筑长城的青砖就是属于大型的青砖,一块要几百斤重,这是为了巩固长城的坚固性,而另外的一些轩榭楼阁所使用的青砖就是小一点的青砖了,但是也是同样的坚固,此外,青砖还具有着很好的防腐、防潮的性能,这样的性质也是非常适合作为建筑材料的了。
青砖实用性很强,2号站注册登录是很多特色建筑的首选建筑材料,像一些旅游区,或者是一些特色的酒店等等都是需要使用到青砖这种建材来铺垫的,不然的话古朴,简约之意将会毫无展现,所以青砖建材也就代表着复古,是古建筑的彰显。当代的旅游行业又是这样的发达,所以青砖这种特色建材的使用率也就越高,这样对于青砖的发展来说,也就具备更大的潜力和空间了。
2号站注册《Q2347-660》1、E端
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日行一万八千里,懂得四方之话,知道远方之事。形如狻猊,有角,印章“E1端”钮,以角的不同,分单E2端,双E3端与斜E4端三种。
2、卐纹
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等国家中都有出现。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均使用。卐字在梵文中称为Srivatsa(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迎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唐武则天大周长寿二年,制定卐字读为“万”。在佛经中,卐字亦写作卍字以作标志。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等认为应以卍为准。“卍”纹其实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H型的彩陶上,就作为装饰纹样,画法多样。作为一种祥瑞标记。在历代工艺装饰上多所应用,并组成各种图案。
3、囍字
读作双喜,有时也写“双禧”。原来“禧”字是福或喜神之意,和高兴一词有几分不同,伹写成“双禧”和“双禧”一词则意思相同。喜、禧、囍被民间广泛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纹样。用文字组成的图案俗称“字花”。
4、“射眼”龙纹
是太平天国时特有的一种龙纹。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借上帝及耶稣之口,把龙比阼“魔鬼”、“妖怪”、“东海老蛇”。继后将自己穿的龙袍,把龙的一眼“射闭”,名谓“射眼”。即在画龙时,将龙的一只眼圈放大,眼珠缩小,另一眼比例正常,两道眉用不同颜色。宣布规定,凡是射了眼的龙纹,是“宝贝金龙”。癸丑三年(一八五三)后,取消射眼规定。《天父下凡诏》称:“今后天国天朝所刻之龙尽是宝贝金龙,不用射眼也。”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尚有一件绣有“射眼”盘龙纹的太平军将领马褂。上绣有射眼盘龙纹:一眼睁着,一眼闭着。
5、艾虎
用艾做成的虎。旧风俗端午节佩戴艾虎,认为可以辟邪除秽。《山堂肆考·宫集》卷十一:“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以戴之。”陈文靘《岁时广记》卷二十一:“王沂公端五帖子云:‘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6、安居乐业
传统寓意纹样。安居乐业,就是指有个安定的住处和固定职业。即安于所居,乐于所业。《汉书食货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纹饰以鹌鹑、菊花、枫树落叶等组成,“鹌”与“安”、“菊”与“居”、“落叶”与“乐业”谐音,以此寓安于居、乐于业之意。
7、暗八仙
传统寓意纹样。以八仙手中所持之物(汉钟离持扇,吕洞宾持剑,张果老持鱼鼓,曹国舅持玉版,铁拐李持葫芦,韩湘子持箫,蓝采和持花篮,何仙姑持荷花)组成的纹饰,2号站注册登录俗称“暗八仙”。它与“八仙”纹同样寓意祝颂长寿之意。参见“八仙”。
8、八宝花
古代吉祥纹样。明代有一种“八宝花”织锦,它根据宝相花图案的特点,以莲花为主体,分别在花上镶嵌上佛教的“八宝”纹——宝壶、宝伞、荷花、双鱼、法螺、天盖、法轮和八吉(又名“八吉祥”)。因用八宝和花组成,故名“八宝花”。寓意祥瑞。
9、八宝生辉
传统吉祥纹样。见“八吉祥”。
10、八宝纹
传统吉祥纹饰。寓意八宝的纹样常见的有:一为和合,二为鼓板,三龙门,四玉鱼,五仙鹤,六灵芝,七罄,八松。但也有用其他物件作为纹饰者,如珠、球、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可随意选择八种,称为“八宝纹”。道教把八仙手持的八种器物,作为记教八宝的符号,参见“暗八仙”。佛教中则用“八吉祥”作为八宝的符号,参见“八吉祥”。
11、八吉
指外廓菱形作直线套接的几何图案。由模拟绳线编结而来。所谓八古者,即是假借“八结”之声;八结象征“百结”;寓意源远流长。纹样是十条线的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无终无止,故又称为“盘长”或“盘肠”。在佛教中,视八吉为寺僧祈祷供奉的八种法物之一,表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的意思。八吉图案在民间应用极为广泛,大至建筑的窗格、桥头的栏八吉纹杆。小至衣着的钮扣、佩饰的须带,都做成盘曲连环的八吉样式,钌的八吉将外廓线形变化成葫芦。摸样,有的与几何形化了的篆文“寿”字组成花边。有一方汉魏或较晚时期的印章,即是作葫芦形的八吉纹,可知在古代就有人用它刻制有形印,作为一种寓意标志。
12、八吉祥
传统吉祥纹样。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北京雍和宫法物既明册曰: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谓。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谓。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白盖,仇说偏覆三千净一切药之谓。莲花,传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谓。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谓。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坏劫之谓。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俗称第八件盘长为八吉,所以也有用盘长代表八宝的。亦有用此八宝,作为佛家的符号。用八宝组成的吉祥图案称“八宝生辉”。
13、八骏
传统寓意纹样。周穆王之八匹骏马。一说《穆天子传》:“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皆因其毛色为名。另说《拾遗记》:“(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则以其行迹而名。民间传统木雕、砖刻上常见有八骏图案。
14、八仙
古代寓意纹样。道教中八位仙人的总称。因经常被组合在一起,故谓之“八仙”。他们手中各执一物,均不相同。汉钟离,2号站平台登录轻摇小扇乐陶然,常执一扇。吕洞宾,剑现灵光魑魅驚,常背一剑。张果老,鱼鼓频敲有梵音,常执鱼鼓。曹八仙庆寿国舅,玉版和声万籁清,常执宝版。铁拐李,葫中岂只存五福,常带葫芦。韩湘子,紫箫吹度千波静,常执一箫。篮采和,花篮内蓄无凡品,常携花监。何仙姑,手执荷花不染尘,常执荷花。八位仙人,其中仅何仙姑为女子。相传有的在唐时修道成仙,有的在宋时修道成仙。八仙之名,相传始于元代。八仙的图案形象,常见于画轴、建筑、家具、杂器、衣物之上,或与“寿星老人”相伴,或衬以古松仙鹤,用作祝颂高寿之意。
15八仙过海
相传汉钟离(即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过海时,各有一套法术,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
16、八卦图
古代戈意图案。《太平御览》:“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坎为水,艮为山、异为木、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古代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吉祥图案。
17、霸下
兽名。即“贔屃”。明陈懋仁《庶物界名疏》二六《兽部》:“《尔雅》,龙生九子,各有所好。C蝮,好负重,今碑下兽。……霸下,好负重,碑下坐之兽。仁谓:C1蝮,霸下,俱好负重,曰碑下,曰碑坐,字异音同,必是一物。”
18、白头富贵
传统寓意图案。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富贵者也”。白头鸟大小如画眉,老则白头,又名白头翁。喻白发老人。《刘廷芝代悲白头翁诗》:“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白头富贵,旧时常用作新婚贺辞。纹样常以白头鸟和牡丹花组成。
19、百禄
百禄意即多福。《涛小雅·天保》:“罄无不宜受天之百禄。”《易林》:“君子怀德,以千百禄”。或谓小儿生后百日,宾客同来祝贺,也称百禄。鹿与禄同音,百禄即百鹿。传统多画众多鹿纹,称“百图案多禄图”,以寓意祝颂之意。
20、白虎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嘴、参之总称。《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丧服之灾。”即俗称“丧门星”、“白虎星”。道教奉为西方之神及凶神,并与青龙、朱雀、玄武合称四方四神。汉瓦当、画像石等都有白虎纹样。
21、百事如意
传统吉祥纹样。百合花(或百合根)、柿子(或唐代狮子)及灵芝组成的图案。(或在柏树盆景旁配上柿子或灵芝)。“百合”和“百事”的百字互通。“柿”和“事”同音同声。“狮”和“事”同音异声。“柏”和“百”同音同声,柏是长青不老的嘉树。灵芝形态如如意纹。故民间常用它们组成纹样,象征一切皆如意。
百寿图
摹写古今各体寿字,组成百寿图,为祝寿之用。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字学百寿字图》一卷,记南宋绍定时静江令史谓于夫子岩刻百寿字。明正德时昆明赵壁编百寿字,分二十四体。
百子同室
“榴开百子”,意谓“百子同室”。也即百子同在一家族之内。同室亦名百室,《诗周颂良耜》:“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笺》:“百室,一族也。”《集说》:“百室,一族之人也。”“百子同室”寓意同“榴开百子”。参见“榴开百子”。
百子图
一种画着众多小孩,祈求多子多孙的画。杨绯桢《六宫戏婴图》诗:“百子图开翠屏底,戏弄碰扭未生齿。”宋代辛弃疾《稼轩词·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恰如翠幙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
宝花花
古代吉祥图案。即“宝相花”。
宝相花
古代吉祥纹样。又称“宝仙花”、“宝花花”。盛行于隋唐时期。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纹饰构成,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着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组成。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象闪闪发光的宝珠,加以多层次退晕色,显得富丽、珍贵,故名“宝相花”。在金银器、敦煌图案、石刻、织物、刺绣等各方面,常见有宝相花纹样。
本固枝荣
传统寓意图案。《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比喻竹子的根本坚固,松树的枝叶茂盛,四季长青。《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故后人祝贺亲友的事业发达,开业大吉,常题本固枝荣。莲花盘根错节,枝叶,花茂盛,寓意本固枝荣。纹饰即以此为内容构成,寓意根基坚实,事业兴盛。
比目鱼纹
古代寓意纹样。比目鱼,即鲽。旧谓此鱼一目,须两两相并始能游行。《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吕氏春秋·遇合》:“凡遇合也时,不合,必待合而复行,故比翼之鸟死乎木,比日之鱼死乎海。”故画比目鱼借喻形影不离,夫妇合好。
比翼鸟
乌名。《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诗文中常以比翼鸟比喻形影不离的好友或爱侣。三国魏曹植《曹子建集·送应氏》诗之二:“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唐白居易《长庆集·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必得其寿
石寓意长寿。玉兰又称木笔花,与“必”谐音。《长物志卷二·花木》:“玉兰广……别有一种紫者,名木笔”。玉兰花同寿石,构成必定长寿的吉祥颂语,并以此组成为吉祥图案。
辟邪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小尔雅·广言》:“辟,除也。”可见辟邪之义,是驱走邪秽,被除不祥。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辟邪为饰,《博古图》有辟邪车。南朝陵墓前常有辟邪石雕。据考古界研究“辟邪”即“符拔”。现都统称“辟邪”。
遍地杂花
传统寓意纹样。即“满地娇”。
并蒂同心
并蒂莲也称并头莲,为荷花品种之一,花头瓣化,并分离为两个头,而似一梗两花,故名并蒂。并蒂同心,比喻夫妻恩爱,形影不离,白头偕老。吉祥图案皆以一梗生两朵荷花组成。
博古纹
北宋大观中,徽宗命王黼等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成《宣和田古图》三十卷。后人因将图绘瓷、铜、玉、石等各种古器物的画,叫做“博古”。也有添加花卉、果品作为点缀的。在各种工艺品上常用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图案。寓意清雅高洁。
缠枝牡丹 缠枝纹
传统吉祥纹样。见“缠枝纹”。
事事如意
以双柿(或唐代狮子两头)及如意(或用灵芝表示)组成的图案。“柿”与“事”同音同声,两个柿子即寓意事事。柿树有七德:一、长寿,二、树荫多,三、无鸟巢,四、无虫蚀,五、红叶可供玩赏,六、果实味美,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狮”和“事”同音异声,狮子为百兽之王,故也寓意事事。图案常用于衣料,家俱、什器、首饰以及于生日、婚礼的花簪上。
长乐未央
谓欢乐不尽。汉代长乐古瓦上有“长乐未央”四字。见冯云鹏《金石索·石索六》。长乐未央瓦当,在传统图案中较常见。
长命富贵
旧时对小孩说的吉庆话。《旧唐书·姚崇传》:“经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在旧时作的挂饰长命锁和瓷器等装饰上,皆见有用“长命富贵”文字构成的,字体一般为篆文,四周并配有缠枝花等纹样。
长寿
传统吉祥纹样。纹饰以一图案化的长寿字构成,意人长寿。亦有增长其两边或四边笔划的,称“长脚寿字”,亦寓长寿之意。
朝阳鸣凤
传统吉祥图案。古以凤为灵鸟,比喻盛睦出圣贤之人;朝阳鸣凤,凤凰鸣于山之阳,喻有可喜之事。《诗大雅·卷阿》:“凤皇(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朱善曰:“凤凰者,贤才之喻,朝阳者明时之喻。”纹饰以太阳、风鸟、梧桐等构成,寓祥端,光明、吉庆之意。
嘲风
相传为龙的一种。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装饰。《渊鉴类函·鳞介·龙》四引(明陈仁锡)《潜确(居)类书》:“龙生九子,……嘲风好险,形殿角上。”
赤乌
即三足乌,故常用以代日。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白长久,白兔亦鸟相趁走。”
春牛
传统寓意纹样。古时习俗,在“立春”日要进行迎春仪式,由人扮成主管草木生长的“句芒神”,鞭打春牛;由地方官吏行香主礼,叫做“打春”或“鞭春”。《东京梦华录》:“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武林旧事》:“立春前一日,临安府造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及驾临幸,内官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分送殿阁”。春牛在迎春仪式中为主角。旧时历书和民间木版年画上,常印有春牛图案,大体都是按古时“打春牛”的情景描绘,寓意迎春天,农事始,五谷丰。
大吉
传统寓意纹样。大吉祥;大福。《公羊传·文公二年》:“娶者,大吉也,非常吉也。”《后汉书·皇甫嵩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在古代铜器皿上,常见装饰有“大吉”、“大吉祥”文字,字体为篆体。
马上封侯
传统寓意纹样。马上就是即刻,封侯指被封为侯爵。马上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纹饰主要以马、蜂和猴组成,运用“蜂”与“封”、“猴”与“侯”同音和隐喻等手法,以示寓意。
丹凤朝阳
传统吉祥图案。丹凤为鸾的一种,首与翼皆赤。《禽经》:“鸾,首翼赤曰丹凤。”凤,传说为鸟中之王,象征美好、幸福;丹凤向阳,太阳具光明之意。纹饰以此构成,寓有完美、吉祥、明光的涵意。
丹山彩凤
传统吉祥图案。丹山,产丹砂之山,或谓赤山。《宜都记》:“寻西北陆行四十里,有丹山,山间时有赤气,笼盖林岭,如丹色,因以名山。”《张束之东飞伯劳歌》:“青田白碧丹山凤”。丹山彩凤即丹山之凤。凤,相传为鸟中之王,遇之大吉。纹饰以此为内容构成,寓吉祥美好之意。
斗牛纹
《名义考》:“斗牛如龙而觩角。”觩角即角作曲貌,一如弓鞬式。形异于龙、蟒之角。《埤雅》:“虚危(星名)以前像蛇,蛇体如龙”。故知斗牛纹并非牛形,而是一种想象的形象。《宸垣识略》:“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且视之,湖冰破裂一道已纵去。”亦谓非真牛形。又故宫太和殿脊兽中有斗牛一兽,头不作蟒形,遍体作鳞片,尾与麒麟尾相似。此兽纹亦用于服饰。斗牛纹服,决于飞鱼之服,属赐服之一。
独占鳌头
传统寓意图案。科举时代,称状元及第,谓独占鳌头。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传胪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镌刻有升龙及巨鳌,盖禁跸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称所本,以此称独占鳖头。”纹样即以此为题材构成.
2号站注册《Q2347-660》仿古青砖不是我国建陶业的产品,是从国外引进的。仿古砖是从彩釉砖演化而来,实质上是上釉的瓷质砖。仿古砖属于普通瓷砖,与磁片基本是相同的,所谓仿古,指的是砖的效果,应该叫仿古效果的瓷砖,仿古砖并不难清洁。经千度高温烧结,使其强度高,具有极强的耐磨性,经过精心研制的仿古青砖兼具了防水、防滑、耐腐蚀的特性。从产品的价值链谈到创新和品牌;从引进、消化、吸收谈到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最后对仿古青砖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古建筑仿古青砖:纯粘土烧制而成;2号站注册登录经饮水这道工序使其呈青灰色;区别于普通仿古瓷砖(如:瓷质砖、玻化砖、等)古建青砖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自然、宁静的美感;具有透气性、吸水性、抗氧化、净化空气等特点,是房屋墙体、路面装饰的一款理想装饰材料。近年来成为设计师极力推荐的产品之一。
仿古青砖最早源自欧洲的上釉砖,之后首先由台商介绍到大陆,称之为泛古砖,之后又有称为古典砖、复古砖、仿古砖的,2号站平台登录其中以仿古砖的名词用得较多,大家叫惯了,习惯成自然,就成了同类砖的商品名。欧洲人常常提到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提到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提到法国印象派风景画家西斯莱(1839-1899)和荷兰著名画家凡高及他的代表作向日葵;仿古青砖属于有釉砖,其坯体的发展趋势以瓷质为主(吸水率≤0.5%),也有炻瓷质的(吸水率0.5~3%)、细炻质的(吸水率3~6%),炻质的(吸水率6~10%)可分别参照GB/T4100-1999陶瓷砖标准中的41001瓷质砖;41002炻瓷砖;41003细炻砖和41004炻质砖。
2号站注册《Q2347-660》1、 面阔确定: 按门尺吉字定明间面阔尺寸;次间按明间面阔的8/10定尺寸
2、 进深确定: 小式建筑不超五檩四步,七檩房则增加前后廊来处理; 大式建筑按斗拱攒数定进深
3、 柱高柱径确定:柱高为明间面阔的8/10,柱径为柱高的1/11
4、 收分、侧脚:小式建筑收分为柱高的1/100,大式建筑收分为柱高的7/1000;外檐柱侧脚为柱高的1/100(或7/1000),金柱和中柱均无侧脚
5、 上出、下出(出水、回水):无斗拱大式或小式建筑上出为檐柱高的3/10,檐椽为上出的2/3,飞椽为上出的1/3;下出尺寸小式做法为上出的4/5,大式做法为上出的3/4
6、 台明高度:小式建筑为1/5柱高或2D(D为柱径),大式建筑为挑尖梁底高的1/4
7、 步架、举架:廊步架一般为4D~5D,金、脊步架一般为4D,顶步架不小于2D也不大于3D;举架小式五檩房一般为五举、七举;七檩为五举、六五举、八五举;等等
8、 五架梁:高1.5D,厚1.2D或金柱径 1寸,长为四步架加2D五架梁划线程序:将已初步加工完毕的木料在迎头画上垂直平分底面的中线
在中线上分别按平水高度(即垫板高度,通常为0.8檩径)和梁头高度(通常为0.5檩径)画出平水和抬头线位置,将两端头中线、平水线、抬头线分别弹在梁长身各面、再以每面1/10的尺寸弹出梁底和侧面的滚棱线抬头线在正身又叫熊背线
同时又是侧面上棱的滚棱线梁头划线首先应按檩径大小在檩中线两侧画出檩椀宽度,在此范围内顺梁身方向分四份,中间两份为梁鼻子
两侧两份为檩椀
9、 三架梁:三架梁高为0.8檩径或0.65檩径,抬头为1/2或1/3檩径三架梁用料比五架梁小(厚为五架梁的8/10,2号站注册登录高为5/6),故需适当减小平水(垫板)和抬头(檩椀)高度
10、 桁、檩:檩径一般为D或0.9D(大式带斗拱做法为4~4.5斗口)
正身长按面阔,一端加榫长按自身直径的3/10
下有重叠构件时均需做出“金盘”,金盘宽为3/10檩径
11、 瓜柱及角背:脊瓜柱高为脊檩和上金檩的垂直距离减掉三架梁的抬头和熊背高度,另外再加下榫长,上面加脊檩椀高(按1/3檩径)瓜柱厚为三架梁厚的8/10,宽为一份檩径脊瓜柱上端也应留鼻子,宽度可按瓜柱宽的1/4,高同檩椀角背制作:凡瓜柱自身高度等于或大于宽度2倍时都须按角背,以怎强其稳定性角背长为一步架,高为瓜柱高的1/3~1/2
厚为自身高的1/3或瓜柱厚的1/3角背与瓜柱相交部分,在上部刻去高度的1/2,两侧做出包掩(俗称“袖”),包掩为构件厚的1/10角背与梁背迭合,两端还应栽木销固定
12、 抱头梁:长为廊步架加梁头长一份
高由平水(0.8檩径)、抬头(0.5檩径)、熊背(1/10梁高)三部分组成
约1.5D其后尾做半榫插入金柱,半榫长为金柱径的1/3~1/2,榫厚为梁厚的1/4梁后尾与金柱接触处肩膀有撞肩和回肩两部分,通常做法为“撞一回二”,即将榫外侧部分三份,内一份做撞肩与柱子相抵,外两份向反向画弧做回肩
13、 额枋(檐枋):高D,厚0.8D,燕尾榫头部宽和长相等为1/4~3/10柱径,根部按每面宽度的1/10收分,使榫成大小头燕尾榫两侧分三等分,一份为撞肩
两分为回肩,反向画弧枋子底面的燕尾榫头部和根部均应比枋子上部每面收分1/10,使榫上大下小(称为收溜)
14、 金、脊枋:一般高为0.8D,宽为0.65D,做法与额枋(檐枋)相同
15、 箍头枋:用于稍间或山面转角处,2号站平台登录做箍头榫与角柱相交的檐枋或额枋称箍头枋箍头枋的头饰大式做“霸王拳”
小式作“三岔头”箍头榫长度,霸王拳由柱中外加一柱径
三岔头外加1.25柱径箍头榫厚应同燕尾榫,为柱径的1/4~3/10霸王拳(或三岔头)宽窄高低均为枋子正身部分的8/10,因此,先画出扒腮线,将箍头两侧按原枋厚各去掉1/10,高度由底面去掉枋高的2/10肩膀处按“撞一回二”画出撞肩和回肩
16、 门尺:门尺1尺=1.44营造尺=46.08cm
1门尺均分为8寸,每门尺的1寸=5.76cm;八个寸位分别为财、病、离、义、官、劫、害、本每寸分为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