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青砖阐述砖瓦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使用历史,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与现代烧结砖瓦具有相同属性的烧土材料。我国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齐家文化(约公元前2200-前1600年)等遗址均有砖瓦出土 。
陕西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考古(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发现中,出土了大量的砖瓦及其残片,种类多样、制型规范、相互之间搭接关系明确,有学者建议将此认定为我国砖瓦建材的起源时期 。这一时期的砖瓦为泥质灰陶,通常体形较大、表面不平整;颜色既不均匀、也不纯净,平面密布精绳纹。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砖瓦制作工艺得到快速的发展,使用也较为广泛。瓦常出现在一些文献中,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春秋》记载隐公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秦汉时期是我国砖瓦技术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砖瓦不仅在生产规模、烧制技术、数量及质量都有更大的发展,而且相关制品也开始按照工艺美术品的要求制作,品种和装饰性都很考究。
秦咸阳遗址出土了多种砖,有空心砖和实心砖。空心多为长方形,实心多为正方形。有的砖上还有精美的纹案装饰(图2)。不过,秦朝时期,砖还不是建筑的主要材料,多为辅助材料。实心砖通常较小,用于铺设宫室地面、围栏、护墙之上;空心砖多用于台阶之上,空心砖可长达1m。
考古发现的秦砖颜色青灰,质地坚硬,人们用“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来形容秦砖的品质。砖瓦由黏土烧结而成,但砖瓦却与黏土有着质的区别,这是因为在烧结过程中,黏土中某些组分间可以形成了玻璃相(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玻璃相是非晶态),随着温度升高,熔融的玻璃相流入不熔颗粒的缝隙中,成为不熔颗粒的结合媒介。熔融物充塞了孔隙,气孔率降低,同时由于毛细管中熔液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颗粒紧凑,坯体体积收缩,形成质地致密、具有一定强度的砖瓦 。
秦砖呈青灰色,是因为还有特殊的烧制工序。一般情况下,在高温烧制(900℃-1100℃)中,黏土中的Fe离子氧化为3价的Fe2O3,此时,如果砖自然冷却,这样烧制的砖因Fe2O3而呈红色(红砖)。如果砖坯经高温烧制后封窑,通过淋水产生蒸汽保证砖窑内处于缺氧状态(蒸汽产生正压,外部空气进入不了窑内),此时Fe2O3将被还原为FeO从而呈青灰色。这在我国砖瓦工艺中被称为 “下水饮窖”。
在砖瓦研究中,人们通常以吸水率、气孔率、抗压强度等指标标记砖瓦构件的力学性能。有学者对青砖和如今的普通红砖进行了比较研究,青砖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9.93MPa,普通红砖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1.97MPa;青砖吸水率平均值为15.37%,红砖系数率平均值为19.75%。此外,发现青砖在外观质量、抗风化能力、耐久性等多个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红砖 。
秦汉时期的瓦也成为了宫殿、别院、林苑等建筑中的所必需品。秦朝宫殿屋顶覆瓦,有板瓦和筒瓦。制瓦时,首先用桶模制作出瓦坯(图3a),如果整圆的瓦坯一分为二,即为筒瓦,若是一分为四,即为板瓦。制作好的瓦坯脱模后晾干,再拍成瓦片(图3b),就可以送到窑内烧制。
从形状上看,砖与瓦的主要区别在于砖为平构件,瓦有一定的弧度,这主要取决于它们不同的使用目的和功能不同。由于砖瓦材料为脆性材料,其抗压性能远优于抗拉性能。对于砖而言,主要用于地面铺设和砌体建筑,因此砖可以尺寸较大,以满足强度要求。
瓦在屋顶上铺设,如果尺寸过大,其自重荷载也会过大,给屋架结构造成负担,因此将瓦制作为薄构件具有经济和实用性。然而,由脆性材料做成的薄构件抗弯强度很低,如果制成平瓦,略微的受力不均,薄构件即可能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弯曲拉应力,稍有碰撞就会产生断裂。但做成有弧度的瓦,瓦就像拱结构一样将自重转化为压应力,从而增强了瓦构件的抗压能力。
秦汉时期瓦的另一大特点是具有了正式的瓦当 ,一种覆盖在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即是装饰也保护檐头不受雨淋。秦式瓦当以圆形为主,圆形构件受力均匀。
西汉时期,瓦的制作工艺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制作工序步骤上变得更为简洁,瓦的质量也得到提升。汉代瓦当与秦代相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在小小的瓦当圆面内,尽量体现形体的伸展力度,神态性格明显,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浮雕作品。因秦汉时期,砖瓦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因此也就有“秦砖汉瓦”的盛名。
砖瓦使用中,琉璃砖瓦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砖瓦。因其表面有一层质地密实彩色釉层,具有实用、美观的效果,成为古建筑的重要部件。与烧制普通瓦相比,琉璃瓦需要二次烧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施釉烧制的工序。
具体而言,就是将制作好的素坯(上釉前的坯)送入窑内先高温烧制(1100o-1200o,七日),等到土坯冷透之后再涂上釉料,再第二次入窑低温烧制(800o-900o,三日,因此被称为低温釉陶),这被称为琉璃的二次烧成法。现在制作琉璃瓦时常用一次烧制,即直接在素瓦坯上上釉,然后一次烧制而成。二次烧制的琉璃瓦,色彩鲜艳,光泽好,但缺点是釉层不牢固,容易剥落;一次烧炼的琉璃瓦,釉层牢固,不易剥落,但色泽度较差。
梁思成在《清式营造则例》中说:“琉璃于汉代自罽宾(jì bīn,古西域国名)传入中国,用于屋顶始于北魏,明清两代应用尤广,这个由外国传来的宝贵的建筑材料,更使中国建筑大放异彩。” 不过,在我国出土的汉代陶楼中,就有使用铅釉的痕迹,釉色为绿色。
隋唐时期是我国琉璃烧制技术大发展的时期,颇负盛名的“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正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如图7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三彩”并非只有三种颜色,《魏略》(三国时期魏国史书)中就记载大秦国时,已经出现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琉璃色。出土的唐代釉彩也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但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琉璃早用于建筑大约出现在我国北魏时期,《北史》有记载“北魏太武帝建五色琉璃行殿”,但用量少。唐朝开始出现了屋顶全部覆盖琉璃瓦的建筑,例如建造于西安的唐代大明宫,此时琉璃瓦仍以绿色为主(图8),在大明宫考古中还发现了部分雕刻有莲花图案绿琉璃砖。
此后,经过宋、元两代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我国琉璃烧制技术达到了鼎盛时期。紫禁城更被誉为是琉璃的(图9),常用的配件产品有:筒瓦、板瓦、勾头瓦、滴水瓦、罗锅瓦、折腰瓦、走兽、挑角、正吻、合角吻、垂兽、钱兽、宝顶等等。有学者对故宫南三所绿釉琉璃瓦胎体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吸水率在5.03%-11.16%左右,气孔率14.73%-20.88%左右,抗压强度13.40%-19.84MPa左右 ,优于同等条件下的无釉砖瓦,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琉璃构件制作工艺的高水平。
砖瓦,从上古走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种符号和象征。随着新型技术的发展,如今已有了免烧砖,利用粉煤灰、煤渣、煤矸石、尾矿渣、化工渣或者天然砂、海涂泥等(以上原料的一种或数种)作为主要原料,不经高温煅烧压制而成的砖瓦。在“保护农田、节约能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指导方针下,新时代砖瓦以新面貌接棒了砖瓦文化的传承。 |
本文是洛阳倍顿建材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转载时请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处
地 址:http://www.lybeidun.com/newShow.aspx?xwxq=1100
相关新闻
- 2023-07-05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仿古…
- 2023-07-04 仿古青砖的颜色和纹理如何控制?
- 2023-06-28 仿古青砖青瓦材料为何倍受建筑…
- 2023-06-25 怎样确定砖坯在干燥室的临界点?
- 2023-06-25 房屋外墙使用仿古青砖装修的优点
热点新闻
- 2019-06-27 青砖青瓦施工中如何做好对成品的保护
- 2019-06-27 古建青瓦打包和运输注意事项
- 2019-06-27 仿古青砖在升温过程中是怎样处理的?
- 2019-06-27 如何提高青砖窑的热效率性?
- 2019-06-27 仿古青砖的屋面施工流程是怎么样
上一篇:古建筑中瓦当的分类及发展变化
下一篇:青砖堆砌出的艺术
返回上一页→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lqfgqz.com/?p=7525
>> 转载请注明: www.lqfgqz.com 2023年07月05日 于 2号站-代理总代-二号站注册仿古青砖建材厂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