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亦称“斗栱”。斗和拱都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重要支承构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一般出现在立柱与横梁的交接处。自柱顶向四周引出的弓形肘木结构称作“拱”,而不同层级的拱之间的垫木称作“斗”。总体来说,斗拱的作用在于承受构筑于上部的楼层或者屋檐的重力,并将承受的力分散,并且或直接或间接地(先传递至额枋上)重新集中在立柱上。同时,现代研究表明,榫卯结合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采用榫卯结构的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会“松动”但是不会“散架”,大大消耗了地震传递的能量。而斗拱结构正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 除了结构功能,斗拱还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房屋四周的斗拱向外出挑,可以将最外侧的屋檐挑出一定的距离,使建筑看上去更加飘逸与优美,后来也渐渐成为了尊贵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礼仪建制的一部分。唐代孔颖达在《礼记·礼器》“山节藻棁”中写道:“山节,谓刻柱头为斗拱,形如山也。”《明史·舆服志四》:“庶民庐舍, 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
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种构件就是斗拱,它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 斗拱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唐宋趋于成熟。根据国家意志,宋代颁布的《营造法式》在定义斗拱的同时,还给了它尊崇的地位。从此,斗拱的式样趋于统一。到了明清两代,斗拱的使用有了严格的规定,用不用斗拱,成为区分建筑等级高下的一种标志。斗拱至此进一步散发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它的文化属性和阶级属性也得到了强调。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之后,梁思成他们这代人对中国古建筑的价值发现和人文关怀,常常聚焦在他拉着林徽因爬上应县木塔的瘦羸身影上。
古建筑斗拱结构
斗拱造型从整体看,重重叠叠,结构有条有理,符合规律。既是结构构件,本身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从出土的战国至汉代文物上的斗拱造型来看,坐斗上有一左右弯曲起翘的拱,拱的两端有一小斗。两端弯曲向上,端头上放小斗,让小斗至诚额枋,这种处理既达到了增强额枋的受力作用,又使斗拱的整体造型富有变化,起到了装饰美化效果。 如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牌楼的万象斗拱也非常具有装饰性。牌楼为南方风格,斗拱有云头、凤头、野猪、犀牛,蝙蝠等,最多的是白色的大象。一般古建的斗拱,正面象一只只大牛头在支撑着檐檩,侧面像一排排伸着鼻子的老牛在屋檐下低头负重。而如意斗拱则把牛鼻子改成了一个个云头如意勾,使用“如意斗拱”更突出了牌楼的装饰性。 斗拱向外出挑可使建筑物出檐更长,美化整个建筑。房屋越高大,房檐探出就越长,下面的支点都落在额枋上,正是采用了斗拱这一功能使得撑托屋顶的面积大而下面的落点要小。唐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拱结构,是我国木质斗拱之典型代表,其斗拱雄大与出檐长,风格简洁雄伟,表现了在结构和艺术上的高度统一。
一个好的建筑,可以给人多方位的观察和理解,引发丰富的联想。当然,人们会发现,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很容易联想到中国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就是依靠一种超常的凝聚力和忍辱负重、同舟共济精神,在困境中不断进取。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斗拱的特性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现象,这是最好的诠释。
【古今阁】–专注高品质斗拱!
公司主营斗拱、
水泥斗拱
、古建斗拱
、仿古斗拱
、明清斗拱
、五彩斗拱
、七彩斗拱
、古建斗拱
。
业务咨询电话:15172040642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lqfgqz.com/?p=6141
>> 转载请注明: www.lqfgqz.com 2022年01月19日 于 2号站-代理总代-二号站注册仿古青砖建材厂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