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2号站平台官网网址

2021
05-17

2号站注册《Q8597596》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的强度划分

烧结多孔砖根据抗压强度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强度等级。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和物理性能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

烧结空心砖和砌块根据其大面抗压强度分为MU10.0、MU7.5、MU5.0、MU3.5、MU2.5五个强度等级;按体积密度分为800、900、2号站注册1000、1100四个密度级别;强度、密度、抗风化性能及放射性物质合格的砖和砌块,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孔洞排列及其结构、泛霜、石灰爆裂、吸水率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

烧结多孔砖因其强度较高,绝热性能优于普通砖,2号站平台登录一般用于砌筑六层以下建筑物的承重墙;烧结空心砖主要用于非承重的填充墙和隔墙。

2021
05-17

2号站注册《Q8597596》仿古青砖屋面施工流程解析

仿古青砖又青砖,是最常见的大青砖的一种,其断面光滑,平面形状一般都是长方形的、不过根据不同的砖模具也可以制造出各种样式的砖块,仿古青砖屋面在我国传统屋面工程中应用较多。然而仿古青砖的施工也是很有讲究的,如何进行仿古青砖的施工呢?

仿古青砖施工时,首先根据屋面形状确定屋脊样式,进行屋脊铺筑,然后根据坡屋面尺寸排列仿古青砖,确定垅数和每垅仿古青砖数,并按从檐口到屋脊的顺序铺筑,最后进行山墙批水线的粉饰,其工艺流程如下:基层检查—铺瓦准备—上仿古青砖—-堆放—-铺筑屋脊瓦—-铺檐口瓦—-屋面仿古青砖—-粉山墙披水线—-检查—-清理。

铺挂仿古青砖的操作顺序:从左往右、2号站注册自下往上、为避免屋面铺好后再去铺盖屋脊瓦时将瓦片踩破,在铺挂屋面瓦之前要先将屋脊瓦做好,这也是本法与其它一般瓦屋面做法最大的区别所在、铺筑屋脊瓦一般有三种方法:将仿古青砖一片一片地从一个山墙边铺筑到另一个山墙边;将仿古青砖瓦片斜成一定的角度并挤紧,由山墙两头向中间筑脊;先在山墙两头各平放一叠瓦封头,再将仿古青砖直立从两边对称向中间合拢、此法最常用,2号站平台登录按地区风俗和建筑物用途。

仿古青砖的施工操作流程虽然很简单,但是我们的装修的时候也不可以掉以轻心,为了防止瓦片脱落,屋面漏雨等状况发生,前期的装修一定要注意,同时还需要定期维护保养。

2021
05-07

2号站注册《Q2347-660》陶土砖其实是粘土砖的一种,是产品不断优化及传统技艺不断延伸的产物,是目前日趋流行的新型材料,真正的绿色环保建材,陶土砖原料采用天然紫砂陶土,经高温烧制而成,紫砂陶土砖较传统红砖而言,质感更细腻,凭借陶土的自然色差,成型后的收缩差异,色泽更均匀,线条流畅,这样可以营造出古典、纯朴、柔和的装饰效果。该产品能耐高温高寒、耐腐蚀,既具有抗冻性强、不剥落、无辐射等优点,又经济合理,更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感。

优异的抗冻融特性:

在吸水率达到10%的情况下,2号站平台瓷质砖在-15℃时冻融三次已经全部冻裂,而陶土砖却可以在-45℃的环境下冻融50次不出现裂痕。

良好的抗光污染性能:

陶土砖能够将90%以上的光全部折射,对保护人体视力、减少光污染有很好的作用。

良好的吸音作用:

由于陶土砖通体富含大量均匀细蜜的开放性气孔,2号站注册登录故能将声波全部或部分折射出去,取到室外降低噪音,室内消除回音的效果,是创造城市优良居住环境的绝佳材料。

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

陶砖透气、透水的优越性在绿色文明的今天得到充分的展示,其古朴的韵味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

良好的耐风化耐腐蚀性:

纯天然的加工工序使得陶砖本身只含有少量的化学杂质,其内部结构也不易受到酸雨的影响,陶土抗碱腐蚀性的特性更的其他材料无法与之相比的。

2021
05-07

2号站注册《Q2347-660》关于陶土砖预防反碱的方法

陶土砖其实是粘土砖的一种,是产品不断优化及传统技艺不断升级的产物。下面介绍下关于陶土砖预防反碱的方法:
1、铺贴陶土砖时,燕尾槽要用水泥填充满,2号站注册登录防止有没填满的地方积水而引起反碱;
2、不要在雨天里施工,陶土砖施工后也注意,要淋水;
3、如果陶土砖出现泛碱的情况,要及时用草酸与盐酸按3:1,总浓度为1%溶液清洗,最好就是用专用防泛碱的水泥会更好一些。
陶土砖通常采用优质粘土甚至紫砂陶土高温烧制,2号站平台以天然粘土为主要成分,用石英、长石等为骨料,经过烧结后形成的土建砌墙砖。

2021
05-07

2号站注册《Q2347-660》创新是所有行业的一大痛处,特别是对于四川烧结砖行业来说,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若不能尽快向差异化之路迈进,那在发展过程中只能与消费者的需求背道而驰。

  创新是四川烧结砖业处理自身问题与市场需求的折中方法,即是局部创新而非是全方位的创新。此方法可以让消费者感觉到产品之间的差异,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全四川烧结砖行业原有的发展模式不被过多的破坏。然而,2号站注册登录若真将创新作为自救的良方,最后只会陷入更大的泥沼之中。

  近年来,政府停建楼堂馆所、反奢靡倡节俭、压缩公共开支等对部分高端品牌产品的销售产生一定影响。部分资金实力不强、创新研发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依靠民间借贷资金新上马的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有的面临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还有部分四川烧结砖企业由于缺少营销网络或开发能力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及主要从事贴牌加工等,2号站平台这些企业也将面临很大的发展危机。

  目前建材行业属性也由过去的边缘建材行业向家具(居)、时尚、文化等跨产业方向发展,除了装饰城,家居城的品牌专卖店、直营店,常规建材市场外,房地产公司、装饰公司、售楼处样板房、团购会,家电卖场、家具卖场、普通超市等渠道均可考虑为目标发展市场。“到三、四级市场去”!2010年以后国家一定会出台相关政策实施全装修政策,与发达国家接轨。这是工程类企业的第二大福音。

  目前,四川烧结砖业所面临的困难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累积,只有痛下决心,才能勇往直前、与时俱进,否则只会成为市场的弃儿。而且,由于转型已经开始,因此,创新不仅要彻头彻尾,还要刻不容缓的。

2021
05-07

2号站注册《Q2347-660》所谓的陶土砖是以前红砖逐渐发展升级而来的,和普通的红砖相比陶土砖具有更加有优越的性能,这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建筑场地开始用陶土砖来代替红砖的原因,那么究竟陶土砖具有哪些较好的性能呢?

第一、陶土砖抗冷性更好,2号站注册登录很多红砖在寒冷的天气中长期的冰冻,会出现冻裂的情况,但是陶土砖的抗冻融的能力特别强,一般来讲,普通的红砖只能够坚持三四次冻融的情况,但是陶土砖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反复的几十次依旧能够保持其坚固性。

第二、陶土砖具有很好的吸音能力,2号站平台和一些专门的隔音吸音板的功效相同,陶土板是具有隔音效果的,所以使用陶土砖堆砌外墙能够阻隔外部的声音,给自己一个安静的休息的空间,也正是因为这些性能,陶土砖逐渐成为了建筑场所的宠儿。

2021
05-07

2号站注册《Q2347-660》陶土砖和陶瓷透水砖两种砖都是经过高温烧制。但陶土砖的烧结温度比陶瓷透水砖低200摄氏度,所以结合度弱于陶瓷透水砖,即表面耐磨度差。因此,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陶土砖是粘土细粉结合所以比表面积大,烧制时造成孔微小而不通透,土质有吸水的特性,但由于不通透水无法透过,2号站注册登录砖中的水就会对颗粒结合部位进行反复破坏。这就是一些浅色砖经过一个冬季后就发生起皮的原因—–抗冰水融化时体积膨胀的能力弱。

所以在选用陶土砖时,要选用颜色较深的砖——-抗破坏能力强。而陶瓷透水砖为烧结的陶瓷颗粒组成,颗粒不吸水,孔大而通透,2号站平台大部分的水透过,少量的水即使结冰发生体积膨胀,由于砖中孔大,孔隙率高,所以抵消了一块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应力,剩余的破坏应力就会减弱不少,这时我们还有颗粒间的结合剂作为最后一道屏障—–我们的专利技术——高强高温结合剂。简单的来说:颜色浅陶土砖的能用1年,颜色深陶土砖的能用3年,陶瓷透水砖能用10年以上。植草砖四壁多孔透气,蓄热低,空穴内不易形成高温灼伤植物根部,植被存活率高。

2021
05-07

2号站注册《Q2347-660》烧结砖质量检测指标

① 烧结砖准尺寸为240mm×115mm×53mm 砖宽。

② 烧结砖的强度等级根据10块砖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标准值或最小值划分,共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等级, 各等级的强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值其具体要求如下所示:烧结砖的强度等级(MPa)。

③ 抗风化性能是烧结砖重要的耐久性指标之一。砖的抗风化性能通常用抗冻性、吸水率及饱和系数三项指标划分。抗冻性:是指经15次冻融循环后不产生裂纹、分层、掉皮、缺棱、掉角等冻坏现象;且重量损失率小于2%,强度损失率小于规定值。吸水率:是指常温泡水24h的重量吸水率。饱和系数:是指常温24h吸水率与5h沸煮吸水率之比。

④ GB/T5101-1998规定,优等品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的爆裂区域;一等品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10mm的爆裂区域;2号站注册登录合格品中每组砖样2~15mm的爆裂区不得大于15处,其中10mm以上的区域不多于7处,且不得出现大于15mm的爆裂区。

⑤ 泛霜是指砖内可溶性盐类在砖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于砖的表面析出一层白霜。这些结晶的白色粉状物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2号站平台而且结晶的体积膨胀也会引起砖表层的疏松,同时破坏砖与砂浆层之间的粘结。

⑥ 根据国家标准GB/T5101-1998《烧结普通砖》的规定,烧结砖的技术要求包括形状、尺寸、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等方面。根据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3个等级。

2021
05-07

2号站注册《Q2347-660》陶土烧结砖是表达欧美建筑风格的经典材料,其温暖的色调,过渡自然的色差,以及特殊的外观 质地不仅具有自然美,更凝聚着厚重的价值感。烧结砖是自然的,材料环保,烧结砖的建筑同样 表现了自然环保的文化主题。

相对而言,用陶土烧结砖作装饰材料,2号站平台虽然初期投资 较大,但建筑的美感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 失,无须后期频繁的维护。即使紫外线照射,酸雨侵蚀,烧结砖的颜色永不褪色,反而更加纯粹, 感依旧。

烧结砖的成分单纯,主要以页岩为主,表面不施釉,产品经高温烧制,部分产品可以回收再利用 。烧结砖没有放射性,是清洁安全的环保产品。

铺地材料抗压值国家标准最小值为大于等于23Mpa,2号站注册登录平均值为大于等于30Mpa,建筑材料工业 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我们的产品实际测得值分别为34-70Mpa和40-80 Mpa,远 远超出国家要求。

陶土烧结砖是一种集装饰与承重一体的新型环保建材,属于欧洲第三代烧结砖,单体 达到65%节能,具有强度高、隔热、隔音、吸水率较低、抗冻融、永不褪色等优点。

2021
04-28

2号站注册《Q2347-660》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2号站注册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3、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这里着重欣赏宫殿建筑和园林艺术。

宫殿

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建各种宫室殿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阿房宫,就已达到惊人的规模。西汉初年修建的未央宫,宫城周围达8900米。汉高祖刘邦曾因见到这座宫殿建筑的奢华而动怒,主持这一工程规划的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无以重威。”这说明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也可以作为巩固其政权的一种工具。萧何的这个看法,使以后历代帝王更加重视都城和宫殿建筑。所以,秦汉以后,宫殿建筑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许多宫殿建筑都已成为遗迹。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首推北京的故宫。

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故宫是最能体现建筑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持续性艺术的最好的例子。人们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故宫,穿过端门和午门时,两旁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再进去就是太和门和“三大殿”,这一系列建筑、特别是其中的三大殿仿佛是一部乐章中的一个重要乐段。然后又出现“后三宫”。它们是大同小异建筑的不断的重复,可说是又一个乐段,或者说是乐曲主题的“变奏”。而每一座宫殿的本身,也都是由许多构件形成的重复。至于东西两侧比较低矮的廊、庑、楼、门等建筑则犹如配合主调的伴奏。这样,人们漫步故宫中的感受,是在时间进程中对一系列连续的空间序列印象所产生的总和,这与乐曲的艺术效果是很相象的,所以,整个故宫,就象一部大型的、凝聚的乐章。

当然,整个故宫建筑由于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力而服务的,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点,但是,从故宫建筑群的整个建筑艺术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是世界上优秀的建筑群之一。而这一杰作,从明代永乐年间创建后,五百余年中,不断重建、改建,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难以估计的,真可谓“穷天下之力奉一人”。所以,这宏伟壮丽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古典园林

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

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在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论述的古典园林就有十五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怡园、耦园、艺圃、环秀山庄、拥翠山庄、鹤园、畅园、壶园、残粒园、王洗马巷某宅庭院)其中,最为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区,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我们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讲,下面的一些造园艺术手法,是应当特别加以指出的。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再如北京的颐和园,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为“湖山真意”处充分发挥借景手法的艺术效果外,在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颐和园的西堤一带,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桥点景外,没有高大的建筑屏挡视线。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正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时,两堤的桃柳,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园内园外的界限无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以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上面提到的一些实例,主要属于借园外之景,是“远借”。所谓“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主要是指园林之内的借景。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进入北京北海公园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白塔;“俯借”则是指如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2号站注册开户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等等,都可应时而借。如苏州的以精巧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园中的重要景区“殿春簃”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芍药花来造景的。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当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之中,便可饱览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