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y Archives: 认识2号站官方
因屋顶形式不同,大式建筑的屋脊有几种不同的做法。
(一)、屋殿顶
屋殿顶有四坡五脊,正脊的骨架是脊桁与扶脊木,垂脊的骨架是由戗和角梁。正脊两端安设“正吻”。清式做法的正吻是一种龙头形的装饰,张开大口咬着正脊。吻下山面设吻座,承托正吻。吻背上有扇形的剑把,吻背后有小型背兽(4-22)。正吻常由若干块预制件拼垒而成。两个正吻之间即为正脊。
这些瓦件在大式建筑中通通使用琉璃瓦。琉璃瓦的等级还用色彩加以区别:以黄色为最高,成为皇帝所使用的宫殿、陵寝、苑囿,以及部分寺庙主要建筑中琉璃瓦的专用色彩。其次为绿色,王公们使用的建筑和部分寺庙建筑中用之。以下有兰、紫、黑、白等色。当一种屋面上使用两种色彩不同的琉璃瓦,而其中一种色彩为主,另一种色彩的琉璃瓦沿屋脊、檐口等处布置,这种做法叫做“剪边”。单色的琉璃瓦屋面的型制又高于剪边做法。
垂脊做法分为两段,以“垂兽”为界。垂兽前为“兽前段”;垂兽后边为“兽后段”。兽前段从最下端起,在仔角梁头的套兽榫上安放一个“套兽”,用以保护仔角梁头。其上安设“扒头窜头”作为“仙人”的座。在垂脊下部排列着一系列的特殊瓦件:“仙人走兽”。“仙人”总是排在最前面。其后的走兽依次为: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獬、吼、猴。这些走兽数量的多寡依屋面坡身大小和柱子高矮而定,但是走兽的数目应为单数。最后一个走兽后面放一块筒瓦,接着便是垂兽(4-23)。
垂兽必须正好安设在正心桁的中线上,或正面与山面正心桁的交点上。兽后段垂脊做法和正脊大略相同。
(二)、硬山顶与悬山顶
这两种屋顶在大式做法中垂脊上的垂兽位于檐桁檩中心线之上。垂兽前也安放仙人走兽等瓦件,但仙人在安设时应与垂脊坐45度角斜放。垂脊外面的两山顶部,将勾头和滴水与垂脊成正角排列在博缝之上,称作“排山勾滴”。若建筑物有正脊,则排山勾滴位于正脊中线处的在山面上使用勾头;若建筑物不做正脊,譬如卷棚式做法,则在正脊中线位置上的山面上使用滴水(4-23)
(三)、歇山顶
歇山顶是由悬山顶与屋殿顶合成的。其垂兽由正吻至垂兽间的做法与悬山顶相同。其垂兽以下部分的做法和屋殿顶相同,只是这时由垂脊斜伸向屋角的脊称为“戗脊”。
(四)、悬鱼、惹草
“悬鱼”装设在悬山顶或歇山顶山墙两坡博缝的相交处,花样很多,极富装饰性。最初这个构件雕做鱼形,意为避火。一般木博缝处用木悬鱼,砖博缝处用砖悬鱼。在大式建筑中,于木博缝板外面,在桁头分位处常钉上一些钉子,成梅花或其他样式,重要建筑用金色的钉子。一方面可固定博缝板,另一方面可起装饰作用。而沿两坡博缝板的斜面,在桁头分位下边,可装上如意形的雕饰,称作“惹草”(4-25)
古建砖瓦建筑应遵循最小干预修缮原则,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荷载由多层梁架、斗拱传至立柱再分散到基础,四周的墙壁仅起到分隔和围挡的作用。受木材长度和承受重量的限制,一般单体建筑的规模都不可能过大,而是以组群的形式来完成某种功能需要。故宫太和殿面阔十一间,是中国古建中最大的单体建筑。
故宫博物院是在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中,展出那个时期的历史遗留物。不需要多余的营造、建设,所要做的就是把它的艺术性和文物特性清晰地展示出来,让参观者尽可能看清楚、欣赏到。怎样在这样一个历史的氛围中,展现出其时代特点、艺术特点,体现中华民族历史风格,达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最终目标,是赋予博物馆工作者的新任务。
保护性建筑设计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遗址本体的扰动,以及对原有景观的改变。如果对文物古迹加以过多的干预,比如将已经倒塌的古城墙修整一新,上加额枋而成杠架,四周用斗木共后尾层层叠起支撑下檩,形成井架结构来承载殿顶。或者将尚无倒塌危险的青瓦古建筑落架大修。文物古迹的修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保护者有精湛的修缮技术,更要有先进的保护理念和对相关法律规范、职业准则的准确把握。